商海世家童氏传奇风云录

第十三章 京韵新生与家国情怀

加入书架
书名:
商海世家童氏传奇风云录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522
更新时间:
2025-06-23

2022年3月5日,京城的春风裹着胡同里槐树的清香,掠过灰砖灰瓦的西合院。童浩林站在斑驳的朱漆门前,望着门楣上褪色的门簪,指尖轻轻拂过雕刻着牡丹纹的门墩。三天前,他便决定将这座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祖宅,化作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浩林,这胡同里住着不少老住户,要是改造动静太大......"马曼琳担忧地看着正在测绘的工程队,青砖地面上己经画满了白色标记线。

童浩林笑着揽住她的肩膀,指向隔壁院门口晒太阳的两位老人:"放心,我早有打算。"他扬手招呼来一位戴着蓝布袖套的大妈,"刘姨,您看把西厢房改造成共享办公区,您家那闲置的南屋改成员工食堂,租金按市场价的三折算,您觉得成不?"

刘姨手里的针线活差点掉在地上,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这敢情好!我家那屋子空了好些年,能派上用场是好事!可这租金......"

"就这么说定了!"童浩林将合同递过去,"十年租期,预付半年租金。您和王叔要是愿意,还能在公司食堂帮忙,每月工资照发。"

胡同另一头,60岁的张大爷正蹲在墙根下修自行车,听见动静抬头张望。童舒蹦蹦跳跳地跑过去:"张大爷!我们公司缺保安,您身体这么硬朗,来我们这儿上班呗!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还有五险一金!"

张大爷粗糙的手掌在裤腿上擦了擦,笑得露出缺了颗门牙的嘴:"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给你们年轻人干活?"

"您可是胡同里的活地图!"童浩林走上前,"以后公司来了客人,还得靠您带着逛逛胡同,讲讲老北京的故事。"

当天下午,星宁文媒公司的招牌便挂在了西合院门楣旁。原本冷清的胡同突然热闹起来,搬家公司的货车进进出出,年轻的程序员们抱着电脑穿梭其中,嘴里讨论着最新的AI剧本生成技术。刘姨系着碎花围裙在厨房忙活,蒸笼里飘出的豆包香气混着炒肝的浓郁味道,引得路过的邻居频频驻足。

童浩林站在垂花门前,看着改造后的西合院。东厢房被改造成开放式办公区,老榆木桌椅与现代化的升降电脑桌相得益彰;西厢房的共享会议室里,全息投影设备与墙上的老照片相映成趣;就连后院的葡萄架下,也支起了几张藤编桌椅,供员工休息时使用。

"浩林,你这哪是开公司,分明是给胡同注入了新生命。"马曼琳抚摸着影壁上的砖雕,眼中满是赞叹。

"这叫'以商养文,以文惠民'。"童浩林调出公司的招聘数据,"我们计划在三个月内招聘300名员工,优先录用胡同及周边社区的待业青年。"他指着正在接受培训的几个年轻人,"那个扎马尾的姑娘以前在夜市摆摊卖煎饼,现在成了短视频运营;戴眼镜的小伙子原本是快递员,经过培训后负责数据分析。"

夜幕降临,西合院的红灯笼次第亮起。张大爷穿着崭新的保安制服,戴着白手套在门口巡逻,时不时和路过的老邻居打着招呼。食堂里,刘姨正教新员工包老北京的烫面饺,案板上的面团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童浩林的办公室设在正房西侧,推开雕花窗,便能看见胡同里蜿蜒的小路。他正在视频会议中向新加坡总部汇报进展,突然听见窗外传来悠扬的鸽哨声。画面中的童振兴推了推眼镜:"浩林,你这一招妙啊!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保护了胡同文化,还为公司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挂断电话后,童浩林漫步在西合院中。月光洒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树影。他想起大舅爷曾说过,童家祖祖辈辈都懂得"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如今,这座承载着家族记忆的西合院,不仅成了创业的摇篮,更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商业与民生的纽带。

马曼琳端着两杯茉莉花茶走来,茶香混着夜色中的槐花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你知道吗?"她轻声说,"今天有个阿姨跟我说,自从咱们公司来了,胡同里的年轻人都不爱出去逛了,就爱在葡萄架下讨论创意。"

童浩林接过茶杯,望着办公区依然亮着的灯光。那里,几个员工正围坐在一起头脑风暴,墙上的老照片仿佛在默默注视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这才是开始。"他说,"我打算在这里设立文化传承基金,资助老艺人传承非遗手艺,让胡同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能继续讲述北京的故事。"

深夜,胡同里渐渐安静下来。童浩林站在西合院的最高处,俯瞰着灯火通明的北京城。远处,CBD的摩天大楼与近处的灰砖灰瓦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在此刻完美融合。他知道,童氏家族的商业版图还在不断扩张,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份根植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而这座重生的西合院,正是对这份情怀最好的诠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