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巴博萨终于将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训练完毕。这支舰队包括一级风帆战列舰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五艘,五级风帆巡航舰三艘,以及六级军舰西艘。这些战舰的船员队伍以原本的一级风帆战列舰上的900名精英为基础,再加上丁修带来的500名锦衣卫,以及从附近精心招募的4000名新兵。由于朱高燧提供的优厚待遇,包括不菲的工资和丰盛的餐食,这些新兵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佼佼者。
训练内容涵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训练,以及大炮、火枪的使用和船上的各种操作。为了确保训练效果,朱高燧在应天的长江上修建了现代化的码头和兵营,并配备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设施由锦衣卫负责严密看守,确保了训练的安全进行。
在训练过程中,时常传出火枪射击和大炮轰鸣的声音。这样的动静自然引起了朱棣、朱高煦和朱高炽的注意。然而,朱高燧并没有刻意隐藏这些活动,因为他知道这些力量和装备是无法被轻易抢走的。对于那些敢于弹劾他的人,朱高燧也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如果是贪官污吏,就下诏狱抄家;如果是清官,就记下账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的人,然后给他们的主子使绊子。
朱棣虽然对这些事情有所耳闻,但他更感兴趣的是朱高燧的那些船和大炮。他听闻最大的船上居然能装备100多门大炮,这对于热爱战争的朱棣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然而,他也对朱高燧如何获得这些船、炮以及大量的火药感到好奇和猜忌。
在巴博萨出海的日子,朱高燧亲自来到码头为他送行。他给巴博萨下达了明确的任务:首先出海整理出安全的航行路线;其次就是利用海上的倭寇海盗进行练兵。作为舰队的大船长,巴博萨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丁修则负责保护舰队的安全。舰队的旗帜是朱高燧亲自设计的,上面绣着两把交叉的绣春刀,中间是一个戴着锦衣卫帽子的骷髅头,嘴里还叼着一个大雪茄。除了这面独特的旗帜外,船上还悬挂着大明的国旗。
巴博萨的女儿原本也想跟着父亲出海见识一番,但考虑到这是新军首次出海作战,巴博萨为了女儿的安全考虑并没有带她同行,而是将她交给了老王一家帮忙照顾。老王的女儿和巴博萨的女儿年纪相仿,两人在一起相处得十分融洽。
站在码头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船队,朱高燧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他转身对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青龙说道:“青龙啊,锦衣卫的布置进展得如何了?”
青龙恭敬地回答道:“回王爷话,各州府的锦衣卫都己经安排出去了,正在陆续接收各州府的锦衣卫事宜。县以下的地方需要等各州府接手后再安排手下陆续接手。不过目前锦衣卫的人员缺口还很大,毕竟之前裁撤了一些人,新人还需要培训一段时间才能上岗,所以进度可能会稍微慢一些。”
朱高燧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并继续说道:“嗯,进度你一定要把控好。另外你跟张小敬研究一下等巴博萨他们回来之后再次出海的时候就是清扫海上的倭寇海盗。同时沿海的锦衣卫也要加大力度清理走私的士绅商贾哪怕他们涉及到公侯皇亲也不能放过。证据一定要详细充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莫要打草惊蛇。”
青龙领命道:“是王爷属下明白。”
朱高燧又补充道:“不过本王心慈手软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的。对于海禁走私的事情各地锦衣卫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让百姓们都知道这是违法的。这样一来等动手的时候就能快很多了。”
青龙再次领命道:“是王爷属下遵命。”
他笑着说道:“那行你们忙吧本王回府了。王妃怀孕了本王得回去瞅瞅。”交代完事情之后朱高燧准备回府了。
这时王启年牵着马跑了过来边跑边喊道:“王爷我来了我来了!”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朱高燧身边将马缰绳递给了他。
朱高燧接过缰绳对王启年笑了笑然后一扬鞭策马而去。青龙看着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跑着的王启年也忍不住笑了笑然后带锦衣卫回镇抚司继续忙碌起来。
船队驶过一处断崖,朱棣拿着望远镜看着这支舰队,“朕的大明宝船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