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林昭昭的手机在床头柜震得发颤。
她抓过手机,教育局工作群的消息框跳出来,最上面一行红字刺得她眯起眼——"鉴于收到实名举报,'曙光计划'巡展即日起暂停,待核查完毕后恢复"。
"昭昭?"顾砚从厨房探出头,端着两杯热牛奶,"要吃煎蛋吗?"
她把手机递过去。
顾砚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了顿,牛奶杯底在桌面压出个白圈:"我去叫唐小满。"
二十分钟后,唐小满顶着鸡窝头冲进合租屋,笔记本电脑往茶几上一摔。"昨晚我把曙光计划所有备案材料都翻了三遍。"他敲键盘的速度快得像打机关枪,"举报信里说我们'违规开展营利性教育培训',但现行《青少年课外实践活动管理条例》第八条明确写着,非商业性质的公益科普不算。"
林昭昭抓过他的电脑,屏幕上的法条被标得红红绿绿。"他们引用的条款是三年前废止的旧规。"她指甲在"废止日期2021.12.31"上敲了敲,"故意用过期文件当把柄。"
"这不是普通家长能玩的套路。"顾砚倒了杯温水推给她,"需要舆论先手。"
林昭昭点开微博,新注册的"曙光计划"官号还没发过第一条内容。
她对着镜子理了理的呆毛,举起手机拍了张自己的侧影——身后是半完成的机甲模型,边角还粘着亮片。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们的'曙光课堂'。"她打字的速度比平时快三倍,"我们没有教室,没有教材,只有废塑料瓶、旧纸箱和一群相信'用垃圾也能造飞船'的孩子。
如果这算违规,那或许我们该'违规'得更彻底些。"最后她加了话题#我的曙光课堂#,附上孩子们举着模型的照片。
上午十点,手机开始震得发烫。
苏棠的电话打进来时,林昭昭正蹲在地板上整理家长发来的素材——有小女孩用酸奶盒做的星空灯,有小男孩用快递盒搭的太空站,还有张皱巴巴的纸条,歪歪扭扭写着"姐姐的课比动画片还好玩"。
"昭昭你上热搜了!"苏棠的声音里带着尖叫,"现在#我的曙光课堂#排第三,评论区全是家长晒娃的作品!"
林昭昭点开评论,第一条是位妈妈发的视频: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用奶粉罐做的机器人,奶声奶气:"姐姐说,废品站也有星星。"点赞二十万。
第二条是个爸爸拍的:儿子趴在地上给纸箱飞船涂颜色,背景音是孩子喊"我要当宇宙最帅机师"。
她突然笑出声,把手机举给顾砚看:"你看,这是昨天那个说我教魔法的小女孩。"
顾砚凑过来,屏幕里的小女孩正举着用薯片筒做的火箭模型,鼻尖沾着蓝色颜料。
他喉结动了动,没说话,转身进了书房。
下午两点,陈婉仪的电话打过来。"我联系上了张老,他以前在青少年文化项目评审组待了十年。"律师的声音里带着少见的轻快,"张老看了你们的课程大纲,说这是'最鲜活的素质教育案例',己经答应出专业意见书。"
"那复核申请?"
"三点的现场会议,我和你一起去。"陈婉仪停顿了下,"我在邮件里加了句话——'我们欢迎监管,但不能接受恶意构陷'。"
林昭昭把手机夹在肩膀和耳朵之间,正往帆布袋里塞孩子们的作品照片。
顾砚从书房出来,手里提着台摄像机:"我剪了个短片,等会带去现场。"
"什么短片?"
"《逆风而行》。"他低头调摄像机焦距,耳尖有点红,"把巡展的视频剪了剪,配了首你常哼的那首《星舰启航曲》。"
三点整,教育局会议室。
长桌尽头,林昭昭把孩子们的作品照片一张张摊开。
陈婉仪推过张老的意见书,封皮上"关于'曙光计划'课程性质的专业认定"几个字墨迹未干。
顾砚打开摄像机,投影幕布上立刻跳出画面——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薯片筒火箭,眼睛亮得像星星;
戴眼镜的小男孩蹲在地上,用废铁片给机器人装"推进器";
一群孩子挤在镜头前,举着用快递盒搭的"太空基地",齐声喊:"我们的飞船要飞去火星!"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投影风扇的嗡鸣。
"这些孩子,"林昭昭指尖抚过照片里沾着彩胶的笑脸,"他们不需要培训班,需要的是相信'废品也能变星星'的人。"
散会时,教育局的王科长拍了拍她肩膀:"材料我们会重新核查。
但有句话我得说——"他指了指投影幕布,"你们这课,该多开。"
晚上十点,合租屋的客厅飘着泡面味。
唐小满突然"啪"地合上电脑,键盘砸得桌面一震。
"怎么了?"林昭昭咬着泡面抬头。
"举报信的原始文件。"他推了推眼镜,屏幕蓝光映得他脸色发灰,"我托人调了邮件服务器记录,发现文件里有个隐藏的页眉——XX投资公司内部模板。"
林昭昭的筷子"当"地掉在碗里。
顾砚伸手替她捡起,指腹擦过她冰凉的手背。
"普通家长不可能有这种模板。"唐小满转动鼠标滚轮,屏幕上跳出模板编码,"XX投资...顾砚,你叔叔的公司是不是叫这个?"
顾砚的手指在桌面蜷成拳。
林昭昭盯着屏幕上的编码,突然笑了,那笑容像暴雨前的闪电,又亮又锐:"看来,有人真的坐不住了。"
唐小满敲了敲键盘:"我今晚就顺着模板编码查来源。"
顾砚握住林昭昭的手,指节捏得发白。
她反握回去,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渗进来:"不管是谁,我们都接着。"
窗外的月光被云遮住又露出,照在茶几上摊开的孩子们的照片上。
照片里的小男孩举着歪歪扭扭的机器人,嘴角沾着彩胶,眼睛里的光,比月光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