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半个月前,威廉三世发布《帝国住房计划-建议征集令》,在27个社区设立铸铁建议箱。
首批收到的863封来信中,有147封涉及设计改良。
王宫内,威廉三世戴着棉质手套翻阅民众来信时,指尖触到信纸上凝固的机油斑点。
纺织女工安娜·克劳斯写道:“我们每天站着洗碗3小时,腰椎X光片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若水槽降低10厘米,可使疲劳下降。”
伍老兵卡尔·伯格的信纸边缘磨出毛边,铅笔字迹因用力过度而穿透纸背:“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迫击炮弹碎片切断了我的左腿神经。现在住的阁楼卫生间没有扶手,每次夜间如厕需爬行12步,冬季地板结冰时如同穿越无人区。”
柏林大学学生会的测算表用复写纸誊抄了20份,扉页是数学教授奥托·托普利斯的批注:“按1925年柏林人口密度,需372,419套新住宅才能达到人均9.5平方米。陛下首期10万套仅能解决26.8%的需求,建议启动卫星城计划。”
附表列出了波茨坦、夏洛滕堡等卫星城的土地成本与建设周期。
威廉三世在《住房分配细则》的无障碍设计条款下用红色铅笔连画三道横线。
当宫廷总管埃伯哈德进来时,看见帝王正用放大镜观察设计图中马桶的位置:“防滑砖要采用慕尼黑陶瓷厂的专利配方,扶手高度必须符合退伍军人事务处的标准。”
1925年3月3日黎明,鲁梅尔斯堡工地笼罩在零下12度的严寒中,探照灯的光柱里飞舞着冰晶。
奠基仪式标志旁的威廉三世握住铁锹时,发现手柄上缠着三层粗布,那是夜班工人用工装裤腿缝制的防滑带,针脚里还夹着一张纸条:陛下,当心手滑。
“这一铲土。”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出时,哈气在麦克风上凝结成霜,“不仅为住房,更为重建一个值得生活的帝国!”
铁锹切入冻土层的脆响中,隐藏着工人提前用热水融化的痕迹,他们昨夜悄悄浇灌了奠基点,确保铲土顺利。
玛尔塔·米勒怀中的埃里希突然挣脱,跌跌撞撞跑向主席台。
“陛下,这花是献给你的!”孩子手里的报纸花用《帝国日报》的住房新政版面折叠而成,头条标题每个家庭一套带浴室的住宅在晨风中颤动。
威廉三世单膝跪在结霜的冻土上,接过埃里希颤抖着递来的纸花 。
他指尖刚触到孩子冻得发紫的无名指,便像被冰锥刺痛般缩回半寸,那指节上密布的冻疮疤痕,在黎明微光中泛着青紫,恰如施潘道区那些冻裂的铁皮屋顶。
“埃里希!”玛尔塔的尖叫被被寒风撕碎。
威廉三世接过纸花别在大衣的口袋,当他用掌心包裹住埃里希的小手时,发现孩子袖口露出的棉絮里还塞着半块冻硬的黑面包。
他看着孩子睫毛上凝结的冰晶在探照灯下闪烁如泪,远处鲁梅尔斯堡工地的蒸汽锤正以每秒2.3次的频率轰鸣,每一次闷响都让冻土微微震颤。
威廉三世转而用拇指孩子手背的皲裂处:“等这些松木椽子架起屋顶,等克虏伯的钢筋筑牢地基……”
他忽然解下自己的羊绒围巾,绕在孩子颈间时触到其锁骨处嶙峋的凸起。
“你会在有瓷砖墙面的卫生间里玩水,会在朝南的厨房里,看着妈妈用带沥水架的水槽洗碗。”帝王的声音被扩音器传遍工地。
这一刻,远处的蒸汽锤突然停摆,所有工人同时摘下安全帽,露出因长期劳作而变形的脊柱。
新闻摄影师莱妮·里芬斯塔尔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个瞬间,帝王与庶民的距离,比铁锹切入冻土的深度更浅。”
1926年9月,柏林
施罗德拎着文件包走进了威廉三世的书房:“陛下,据统计显示,住房建设启动半年后,全国失业率下降9个百分点,其中32万建筑工人中,47%是女性,打破了帝国的工业史纪录;克虏伯钢铁厂的民用钢材产量超过军工用钢,1923年被美国资本收购的矿山己回购73%;西门子电气的家用暖气片生产线扩展至12条,发明了温控阀专利;柏林家具街新增127家店铺,其中38家由退伍军人创办,专门生产无障碍家具。 ”
“很好,施罗德,我想着我们是时候取消1920年开始的物价管控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