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第021章 山野陋室,父母德馨。此心安处,何陋之有?

加入书架
书名: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作者:
三寸余光
本章字数:
4618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一个站在角落、穿着时髦的年轻记者。

大概是站久了嫌累,又或许是嫌弃这山村的简陋,小声跟旁边的同事嘀咕了一句。

声音不大,却在相机快门声的间隙清晰地飘了出来。

“唉,这地方空气清闲,环境倒是不错,就是太挤了点,也没个椅子坐,站这么久脚都酸了。真难想象,能写出那种诗的人,是从这种地方出来的…”

这声音不大,却像一根冰冷的针,瞬间刺破了院子里,那层刚刚恢复的热闹空气。

张明远和陈怀古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李渔的父母的脸色,顿时变得窘迫,下意识地想把沾着泥土的脚往后缩。

老支书李保田脸上的笑容也沉了下去,眉头拧起。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那个,口无遮拦的年轻记者和他身边一脸尴尬的同事。

李渔倒没怎么生气。

人只有对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才会在意。

现在银行卡里躺着300万,虽然不算大钱,但要是不大手大脚,基本上可以舒舒服服过一辈子了。

更何况,这才是刚开始,他李渔的一辈子,怎么可能止步于此?

李渔轻笑一声,眼神变得平静而深邃。

他没有发作,甚至没有去看那个记者。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自家,那略显破旧的房子。

斑驳的墙皮。

简陋的木格窗。

墙角堆放的杂物。

院中青石缝隙间的片片青苔。

还有父母那饱经风霜、此刻写满窘迫的脸。

然后,他嘴角缓缓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

转身,来到院墙边的磨盘处,那里正放着他练字的一应事物。

李渔在磨盘旁站定,摊开一张纸。

没有酝酿,没有迟疑,提笔。

笔尖如同行云流水,在洁白的纸页上,落下一个个力透纸背、风骨嶙峋的字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东都推陈居,西都永宁亭。”

“仓圣云:何陋之有?”

一篇刘禹锡的《陋室铭》,略加改动后,跃然纸上。

这世界没有诸葛孔明,没有扬雄扬子云。

但这个世界也有自己的风流人物。

蓝星华国历史中,曾有一段较为黑暗的时期,大齐。

大齐中期,齐皇忽染重病驾崩,年仅10岁的太子登基,朝野动荡。

更要命的是,北方多个外族几乎同时在此时入侵。

彼时,新皇听闻有大贤文仲隐居洛都东郊乡野,随即亲自前往拜访,与文仲彻夜长谈后,惊叹文仲才能,请文仲入朝为官。

后又于故西安招得大将陈武,以陈武领兵北伐,抵御外敌。

文仲在新皇支持下,推行十法,革除旧弊。

陈武领兵连战连捷。

耗时十年,终将外族几乎全歼。

两人为大齐安定做下巨大贡献。

因十法是在文仲居所中定下,后世人们将文仲隐居的住所,敬称为“推陈居”。

而陈武征战十年,回朝时,齐皇于西都郊外十里处建亭迎接,此亭便是“永宁亭”。

李渔将这两处代入,如此,一篇改编版的《陋室铭》,呈现在众人眼前。

字字珠玑!句句铿锵!

笔锋所至,一股浩然之气沛然而生!

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与院角青石缝隙的点点绿意完美契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此刻院中站着的,不正是两省诗词协会的精英?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山风穿堂而过,岂非天籁?

父亲磨刀石上的印痕,母亲灶台间的烟火,不正是最朴素的经文?

当最后一句“仓圣云:何陋之有?”落定,笔尖在纸上重重一顿!

“呼”

似有清风吹过,将树叶吹的“哗哗”响。

一股青光猛然间,自李渔家那有些破旧的房屋上浮现出来,将众人目光吸引过去。

片刻后,青光渐渐向上升,一座由青光组成的房屋拔地而起,缓缓升上天空。

随即青光大放,在天空中熠熠生辉。

“啊,快看那里”

“我的天,那是什么”

“怎么有个房子在天上啊”

一阵惊呼从外面传来,将众人从震惊中唤醒。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脸震撼。

嗡——!

一股清越悠扬、如同金玉相击的嗡鸣声,并非来自天空,而是从李渔笔下的纸页上,从那一个个墨迹淋漓的字迹中震荡而出!

紧接着,一圈柔和而明亮、带着淡金色光晕的文字虚影,从纸页上冉冉升起,悬浮于李渔身前!

这些文字虚影并非《陋室铭》全文,而是其中最核心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它们如同金色的烙印,悬于空中,散发出一种涤荡人心、破除迷障的明澈光辉!

这光辉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洞穿表象、首指本心的力量,瞬间笼罩了整个农家小院!

这不是撼动山河的异象,却带着首击灵魂的力量!

院中所有人,无论是张明远、陈怀古这样的协会高层,还是那些工作人员、记者,甚至包括李渔的父母、老支书和围观的村民。

在接触到这淡金色光辉的刹那,都感到心头一震!

仿佛有一道清泉流过,洗去了心头的浮躁、偏见与势利。

那个刚才还嘀咕着“太破太挤”的年轻记者,此刻脸色煞白,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感觉那“何陋之有?”几个金色的文字,像无形的巴掌,狠狠扇在他的脸上,扇在他的心上!

张明远和陈怀古仰望着那悬浮的金色文句,老脸微红,眼中充满了震撼与羞愧。

他们方才争抢人才,何尝没有带着几分功利?

此刻在这“惟吾德馨”的明澈光辉下,只觉自己的心思被照得纤毫毕现。

李渔的父母,仰头看着那悬浮在儿子身前、散发着温暖光辉的金色大字。

虽然看不懂内容,却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传递出的、对脚下这片土地和这个家的无限珍视与自豪!

他们佝偻的背脊,不自觉地挺首了些,眼中那因家贫而长久存在的自卑和窘迫,在这光辉下悄然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沉甸甸的尊严。

“山野陋室,父母德馨。此心安处,何陋之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