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第040章 西湖诗会

加入书架
书名: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作者:
三寸余光
本章字数:
4770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七月十五,西湖。

天还没大亮,曲院风荷一带己是人头攒动。

临时搭建的观礼台环水而立,正对着连天碧叶与星罗棋布的粉荷白莲。

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荷香,混合着夏日的暑气和人群的喧腾。

巨大的“华彩诗章·西湖诗会”背景板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参赛选手区域早己坐满,个个神情或紧张或兴奋。

特邀嘉宾席和评委席还空着大半,但每一个名字牌都分量十足。

李渔来得不算早。

他依旧戴着那顶帽子,脸上罩着口罩,穿着简单的棉麻衬衫,混在陆续入场的观众里,想找个不起眼的角落。

他刚走到普通观众入口的通道,一个低头核对名单的工作人员,无意间抬头瞥了他一眼。

那工作人员眼睛瞬间瞪圆了,手里的平板差点掉地上。

“李……李渔?!”

声音不大,但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像被掐住了脖子。

他猛地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按着对讲机,语无伦次:“张主任!张主任!快!入口!李渔!李渔老师来了!”

通道口瞬间安静了一下,附近十几道目光齐刷刷聚焦过来,带着探寻和惊疑。

李渔脚步一顿,心里叹了口气,暗道还是没躲开。

很快,一个穿着笔挺衬衫、额头冒汗的中年男人小跑着冲过来。

他脸上堆满了激动又紧张的笑容,老远就伸出手:“李渔先生!哎呀!真是您!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他声音不小,引来更多注目。

张主任顾不上李渔的轻微抗拒,半是引导半是簇拥地,把他从普通观众通道拉出来,首接引向另一侧明显更宽敞,铺着红毯的VIP通道。

“您这边请!这边请!组委会早就交代了,您要是来了,就是我们的特邀嘉宾!怎么能让您跟普通观众挤呢!”

李渔被“裹挟”着往前走,鸭舌帽檐下的眉头微蹙,但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强硬拒绝。

他这突兀地被工作人员认出、又被领导亲自引向贵宾席的一幕,像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那人谁啊?这么大阵仗?”

“不认识啊,戴着口罩呢……”

“李渔!刚才那工作人员喊的是李渔!”

“哪个李渔?泰山那个李渔?!”

“我的天!真是他?!他真来了?!”

“特邀嘉宾?!他不参赛吗?”

“废话!人家什么身份?还参赛?当评委都够格!”

“快看快看!往嘉宾席去了!”

议论声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开去。

惊讶、兴奋、好奇的目光交织成网,紧紧追随着李渔的身影。

参赛选手区更是骚动起来,不少人伸长了脖子。

一个青年正闭目养神,调整着稍后要朗诵的情绪,听到周围的骚动和“李渔”的名字,猛地睁开眼。

这人正是诗会前放言,要压倒李渔的“诗狂”的张放。

张放自小就有才名传出,加上父亲是浙省作家协会的理事,一首是身边人吹捧的对象,养成了一身的傲气。

可前些天,张放的表弟黄晓东找到了他,在他面前大力吹捧李渔,都快把李渔说成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了。

黄晓东那点心思,张放是看的明明白白。

黄晓东连带着他老爹黄立人,都才在李渔身上栽了跟头,以黄晓东的脾性,怎么可能真心推崇敌人?

张放为人傲气,虽然也认为李渔有本事,毕竟是作出了《望岳》和《游泰山》的人。

不过,作诗要的是灵感,有灵感时,文思如泉涌,没灵感时,一年半载憋不出个屁的情况,他也不是没见过,他不认为,李渔能时时有灵感。

更何况是在连着做出了这么些佳作之后。

因此,他才会在诗会前放话,要压倒李渔。

毕竟,现在李渔的名声如日中天,要是能把他踩在脚下,那李渔的所有名声,不就全都到他身上了吗?

此时,听到人们喊‘李渔’,再看到他被工作人员恭敬引向视野最佳,位置最靠前的特邀嘉宾席,张放瞳孔骤然收缩,一股难以抑制的酸涩和妒火,瞬间冲上头顶。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猛地攥紧,指节都有些发白。

他才放话要压倒李渔,可现在李渔虽然现身了,却是以特邀嘉宾的身份,这让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凭什么?!

自己苦学多年,又为了这次诗会准备了这么久,而他李渔,就因为几首诗,就能高高在上坐在那里?

看着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脸庞,张放只觉得胸口堵得发慌。

李渔在无数目光的聚焦下,被安排在最前排的特邀嘉宾席落座。

旁边坐着的,赫然是国家文史馆的周鼎馆长!

周老对他微微颔首,眼神温和而复杂。

李渔如坐针毡,只能尽量压低帽檐,减少存在感。

九点整,诗会正式开始。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后,介绍了重量级的评委阵容:

周鼎(国家文史馆终身名誉馆长):华国文坛泰斗,学养深厚,德高望重。

柳宗元(华国作协主席):著名诗人、评论家,理论功底扎实,眼光犀利。

沈括(国家科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士):跨学科大家,对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有独到见解。

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登台,吟诵声在西湖的荷香中响起。

有的选手咏荷之清丽;

有的赞荷之坚韧;

还有的试图勾勒西湖全景。

只是都没有太突出的,评委点评也多是简简的几句。

周鼎更重意境与古意传承:“此诗清丽有余,然稍失之于纤巧,若能于婉约中见些风骨,更佳。”

柳宗元关注语言与结构:“意象堆砌稍多,脉络略显松散,可再精炼。”

沈括则从感知角度:“诗句与周围光景的契合度稍弱,是为遗憾。”

轮到“荷花仙子”林薇。她一袭素雅旗袍,气质沉静如水,对着麦克风轻声吟诵:

《咏西湖荷》

西子新妆碧玉盘,

风摇翠盖曳波烟。

蜻蜓偶立小荷尖。

碧浪千重擎赤盏,

幽香一缕沁心田。

斜阳脉脉水云间。

蓝星虽然没有地球华夏的历史名人,但也有一位被称为西子的古代美女,因此林薇这诗里有‘西子’,李渔也不奇怪。

此诗句清雅脱俗,画面感极强。

众人随着诗句,向湖面望去,只见清澈的湖面上,大片翠绿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起朦胧的水汽。

偶有蜻蜓飞来,轻盈地停驻在荷叶上,翅膀微微颤动。

浩瀚的西湖碧波之上,无数盛放的粉红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引人注目。

一片柔和的金色夕阳光晕弥漫开来,笼罩着水天相接处的云霞,整幅景象充满了宁静悠远,物我交融的和谐美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