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天下

第265章 秦王破阵

加入书架
书名:
名扬天下
作者:
李丽质
本章字数:
8194
更新时间:
2025-06-11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

沈歌缓缓拉动琴弓,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二胡声在整个场馆内流转,伴随着他若有若无的轻吟,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几分愁怨。

与《二泉映月》扑面而来的心酸悲痛不同,与《梁祝》中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令人叹惋的爱情悲剧不同,这一曲《葬花吟》,是林黛玉在现实冷酷的摧残下,对自己身世、遭遇的哀怨诉说。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

台下的学生都是燕京音乐学院的高材生,理解能力自然要比普通人要强,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有一些学生在刚看到沈歌吹奏的《百年朝凤》时心中还有着不服气,毕竟同为年轻人,凭什么你这么优秀?我们也不差!

可此刻身临其境听沈歌拉二胡时,他们立刻就明白了自己与对方的差距真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这感染力,不是一般乐器能带来的效果。跟他《百鸟朝凤》中“落凤”那一段也有明显区别。

台下有人低声开口道:“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一个娇滴滴地背着锄头,锄头上还挂着一个装花的布兜的林妹妹形象跃然眼前。

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因此才有黛玉葬花。

不得不让人感叹虽然现在与西洋乐相比,民乐不盛行,但它的音色和调子却是刻在基因里的,即便没看过《红楼梦》,但也能让人听出沈歌二胡中的凄美与悲凉。

读过《红楼梦》的就更能理解曲子表达的情感了,伴随着沈歌琴弓的拉动和轻吟,一些《红楼》粉此刻已是潸然落泪。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张乾愣愣地看着面前的沈歌,这个年轻的学生他是越来越看不透了,这份二胡的功底,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他燕京音乐学院的学生,能比得上他的也没有几个,或者说应该是根本没有。

再加上这一曲《葬花吟》......

民乐没落,有些人连“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都拉不好呢,更别说复杂一点的古曲了。

尤其是这与《红楼》有关的。

经常有人说曹雪芹生前穷困潦倒,却在现在养活了无数专家学者,说的就是它里面的内容之丰富,关于黛玉葬花,又该如何用一首二胡曲来解读?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葬花,葬的,亦是自己。

伴随着沈歌若有若无地轻声吟唱,恍惚间,许多人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名身着白衣,娇柔孱弱的女子形象。

她似乎也在低声感叹着,今天她将死去的落花收敛埋葬,却不知道自己又会在什么时候死亡。她今天埋葬花朵,旁人都笑她痴情,又不知谁会将她掩埋。

当春光逝去,那枝头的最后一片残花败叶凋落时,便是少女衰老死去时,花落人亡,无人知晓。

一曲结束。

掌声雷动。

一曲《葬花吟》把这次讲座开成了音乐表演。

“好听,这就是民乐的魅力呐。”

“在沈歌来之前我觉得他吹的《百鸟朝凤》厉害是厉害,但应该也没有那么厉害吧,听了这一曲《葬花吟》,我服了。”

“人家沈歌可是在音乐大赛中力压鹰国莱姆豪斯乐团拿下第一名的猛人。”

“再来一段!”

“来一曲《百鸟朝凤》。”

很快又有学生在下面起哄。

不过他们后面还有计划,林为民和张乾自然不会答应这些学生的要求了,张乾站起身来,将话筒拨到嘴边,“这次民乐交流分享会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从沈歌同学的精彩演绎中感受到民乐深厚的魅力与底蕴。

我们都知道,如今在流行乐与西洋乐的冲击下,民乐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沈歌同学用他精湛的技艺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民乐依然能够绽放出璀璨光芒。

同时,我们即将迎来与日韩的交流访问会,这是一个展示我们燕京音乐学院学子风采,更是弘扬民乐文化的绝佳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沈歌同学一样,积极准备,勇于展现自我......”

说完,不听台下学生的挽留,沈歌和林为民、张乾三人便离开了活动中心,径直来到学院里的音乐学研究所。

今天他讲座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林为民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开会。

不多时,会议室中便陆陆续续有人走进来,桂紫、许棠音、李泽谦他们三个坐在了沈歌旁边,除了他们几人之外,还有一些年轻的陌生面孔,想来和他们一样,也是被召集来应对日寒交流访问的成员了。

待人到齐后,林为民敲敲桌子,开口道:“今天叫大家来,不为别的,正是为了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日寒两国音乐使团来华访问的事情,时间紧任务重,这段时间就辛苦各位了。”

林为民顿了顿,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继续说道:“叫大家来就是为了商讨一下应对方法,这次交流访问意义重大,日寒两国在音乐领域也有各自的特色与发展。既然他们要来我国争个正宗,那我们就得亮剑给他看看,他们所谓的‘音乐’,是学的谁的!”

说完,他转头看向张乾。

张乾立刻会意,打开投影播放他早就准备好的PPT,“这是我们经过商讨定下的初步计划,在日寒两国的队伍到来后,会先有一个音乐交流研讨会,然后是三方的交流赛......”

林为民接着道:“第一个音乐交流研讨会,说是研讨会,实际上就是辩论会,看谁有理谁能争过谁,所以在座的各位里如果有参加过辩论赛的,可以提前说一下,嗓门大也行,毕竟这只是个打口水仗的环节,重头戏在后面。”

“交流赛。”

“虽说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不用想对方肯定不会以友好的目的来,万一在比赛中我们华国出了什么岔子,这些人一定会在国际上大肆宣传,他们觊觎我国的文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交流赛是重中之重。”

张乾点点头,继续往下播放PPT,“交流赛计划为单人独奏、双人合奏和团体表演,他们的单人独奏和双人合奏大概率是两国传承下来的名曲。而在团体演奏环节,日国应该是《兰陵王入阵曲》,寒国猜测应该是《花郎舞》......”

“在单人独奏这一块我完全不担心,有在座的各位年轻翘楚,对于区区日寒两国不在话下。不过在团体演出这一块,我们需要着重计划一下,目前所里这边的计划是拿出曲子《吊古战场文》予以应对。”

“《吊古战场文》?”

闻言沈歌心神一动,这篇文章是唐朝时一篇有名的文章,写的是回顾战场凄惨悲壮的场面,燕京音乐学院研究所将其作成了一首曲子?想想用来针对日国的《兰陵王入阵曲》挺适合的。一边是怪异诡谲的日国雅乐,一边是冰冷肃杀的《吊古战场文》......

念及至此,他不由得也对这曲《吊古战场文》起了好奇心。

桂紫开口道:“单人独奏方面,选一些华国民乐特色且难度高的曲子,让他们见识到我们的顶尖水平。双人合奏更注重配合的默契度与情感表达......沈歌跟棠音在音乐大赛上的那曲琴瑟和鸣《凤求凰》不正合适?”

林为民看了眼沈歌和许棠音,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关于《吊古战场文》的编排后面会进行统一集训,今天咱们先拉个群,有什么问题及时在群里沟通。”

张乾道。

“我还有个提议......”

此次会议一开开了三个小时,结束后林为民带着众人先行聚了下餐,按他所说,除了在场人之外,还有一些人没到齐,现在刚开始规划,要求不高,到后面华国音乐队伍是要统一参加集训的,到时候不管是上班的还是上学的,都要请假。

聚餐结束后,其他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桂紫、许棠音和李泽谦三人先回酒店休息去了,今天周六,三人明天回榕城的机票。

沈歌正打算离开,他这两天正愁该怎么租下湖广会馆呢,却被林为民和张乾两人神神秘秘地叫回了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研究所中。

“什么,加入音乐学研究所?”

听完张乾对他说的话后,沈歌一怔。

张乾认真地笑着点点头,“是的,老林前段时间就跟我极力推荐你,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和今天你在讲座上的精彩表现,我们一致认为你是个不可多得的音乐人才。

音乐学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而你无论是乐器的演奏技巧还是对音乐的理解,都远超同龄人。

加入我们研究所,对你的音乐之路很有帮助,同时也是为研究所注入新的活力。”

“有工资的。”

似乎是了解沈歌的性格,林为民特意在张乾说完后补充了一句。

沈歌看了他一眼,肤浅。

他问道:“不会有什么限制吧?”

“不会,”张乾继续道:“音乐学研究所不是演艺公司,是研究音乐发展的。有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或者方向需要讨论时候,就像日寒音乐交流会这样到场就行了,其他并没有限制。而且加入后,所里的曲谱资料、乐器资源你都可以申请使用,当然肯定不能外传就是了。”

张乾这句话可比林为民的那句“有工资”诱惑大多了,曲谱资料、乐器资源都能使用,这不正是他现在所需要的么,既然限制不大,那这送上门来的好事儿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沈歌当即点头,“好,我加入。”

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林为民和张乾两人相视一笑,“欢迎加入音乐学研究所。”

“林老师和张所长这么费心邀请我,那我也送两位一份见面礼。”

沈歌忽然开口说道。

“哈哈哈,什么见面礼?”

林为民笑道。

“哦?”

张乾同样好奇。

沈歌吐出几个字来,“《秦王破阵乐》。”

“曲子......等等,你说什么?!”

“秦王、《秦王破阵乐》?!”

刚开始两人还没反应过来,以为他说的是《葬花吟》、《长门怨》这一类残缺的全本古曲,但两秒钟后就察觉到了不对。

《秦王破阵乐》——这个字眼太熟悉了,他们刚才还在会上讨论到了与之相关的句式,《兰陵王入阵曲》。

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秦王破阵乐》最初是唐初的军歌,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的唐朝,他的士兵便把军歌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就有了“秦王破阵”的雏形。

后来,贞观七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才有《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与《兰陵王入阵曲》,一个入阵,一个破阵,早于唐朝的兰陵王很容易被认为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秦王破阵乐》是不是出自《兰陵王入阵曲》?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联系,非要说相同之处的话,大概是这两首不同的曲子产生的原因都源自于士兵百姓对某一人的歌颂。

而这首唐代大型宫廷乐舞,早已失传。

如今倒是有残本的《神功破阵乐》和《小破阵乐》有流传,但这两部只是出自《秦王破阵乐》,再加上曲谱已残,难以成型......

让人可惜。

现在沈歌却对他们两人说,他会《秦王破阵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