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林家院子里的芙蓉花又开了。
只是贾妍却没有心情办赏花宴。
长子要启程回姑苏,准备参加明年的西月的县试。
林夫人更舍不得,觉得几个孩子上路,不安全。甚至提出她陪长孙回姑苏的想法来。
只是林如海和贾妍都不同意。
到了临走这一天,别说林夫人,就是贾妍,也想改了主意,亲自去送,到底被林如海拦下,他与陈望舒骑马,送两个孩子到长亭。
不想,他们到时,贾政与贾珠更早一步,他们送贾琰,正在亭中叙话。
林昭、陈既白与贾琰三人,这次结伴回南,虽然最终各自的目的地不同,但这一路运河南下,却是可以一路相伴到扬州。
三人在路上,己商量好,到了扬州,先去大明寺拜访,然后再分道。
一路行船,三人也没有停下读书,互相讨校文章。
既不着急,船便行的慢,沿途的州府码头,三人都上岸去瞧一瞧,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这一瞧。
等到了扬州,己是冬月底。三人游完大明寺,就此分别。
林昭回姑苏,陈既白则归洪州,贾琰则南下,往金陵去。
姑苏的老宅照料得很好,林昭回来,丝毫觉不出,这宅子多年无主人家住。照料老宅的管事与奴仆见到他,都欢喜得很。
早些年,林如海在宁东做官,便命人将老宅里铺了地龙。之前在扬州任盐政,他们也是年年都回姑苏来。
如今这宅子花木又长了一头,林昭看着,难得心生几分感叹。
科举之路,道阻且长。
林昭并不敢大意,回家的第二天,便恢复了平常的作息,早晨卯时起,晚上亥时过半,入睡。
每天除了读书,做文章,休息的时候,还去巡查了姑苏城里的铺子,也往庄子上去了两回。
不过,这种规律的生活,到了除夕这天,怎么也静不下心来,林昭知道,自己这是想家了——长这么大,这是他头一年,一个人在外头过年。
然而,如果将来他科举入仕,外放,不与父母在一处过年,几乎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他头一次生出对家的深深依念来。
夜里守岁,他特意叫了几个小厮来,一起打叶子牌。总算将时间混过去。新岁与旧岁交替,放了鞭炮与烟花,便将赢来的钱都分给三个小厮,回屋睡觉。
大年初一,林昭坐车,去庄子上,给祖辈上新年坟。
并将采买的东西,交给族长,让族长安排人分送给族里各家。
初二回城,开始闭门读书。
县试作为科举的第一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说它不难,是因为其考察的内容相对基础,多为儒家经典和时文写作,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子而言,只要勤奋用功,通过并非难事。
然而,说它难,则在于其竞争之激烈,一个县的学子就不少,想要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头名,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扎实的学问功底,更需要临场应变的能力和沉着冷静的心态。
不过,县试的好处,在于时间在三月初,春暖花开,不必担心受冻。
至于县试的前期工作,林昭回来时,就拿着父亲的帖子,拜访了县令大人。
对方乐得送林家这个人情,不仅亲自同林昭讲了县试的规矩,还吩咐了一个小厮,县试之前,来林家,领林昭的小厮到衙门礼房买县试试卷和草稿纸——这都是要用朝廷规定的用纸,然后填上祖上三代的姓名,职业,再由县衙门的礼房书办盖上章。
虽然不需林昭自己跑一趟,但林昭既早就温好了书,便索性当休自己,自己来料理这些庶务。从中倒也发现,朝廷的考试,层层把关,尽可能从根子上杜绝有人舞弊的机会。
考试前几天,家里的管事与奴仆都紧张起来,管事命人从外头采买了十来样糕点,让林昭试试。县试也是一整天一整天呆在考场里,中途不能出来,吃饭只能吃带进去的糕点。他怕林昭到时吃的不好,先让林昭试叫,看喜欢哪种,到时便多采买一些。
林昭哭笑不得,不过也不想辜负老管事的心意,尝了尝,选了三样点心。
谁知过了一天,管事又觉得,外头采买的糕点不安全,不卫生,决定从外头买材料,让家里的厨娘做。
林昭本想说不必这么复杂,后来考虑到有事让他们忙,也能分分他们的心。便没有开口。
最后,林昭要去考场这日,家里准备的糕点,一共有八样:茯苓饼、米发糕、千层酥、蝴蝶酥……样数多就罢了,两个提篮,一个提篮,便有五层盒子。
林昭哭笑不得,最后只好提了一个篮子去。
排队、检查,经过一层层筛查,最后坐到考场。
主考官己在上头坐着。
考场之内,气氛肃穆而凝重。
各人将自己的笔墨拿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林昭并不紧张,寻到自己的座位,心无旁骛地坐下。
待到考卷发下来,他并未急于动笔,而是先将整张试卷仔细浏览了一遍,随后,他开始沉思,仔细琢磨每一道题目,在脑海中构建文章的框架和思路。待到胸有成竹,方才铺开宣纸,认真地打起草稿。
草稿写完之后,林昭并未立刻誊抄,而是耐心地进行检查和润色。他逐字逐句地审视自己的文章,推敲用词是否精准,语句是否流畅,逻辑是否严密。
力求文章通顺自然,文采得当。
经过修改,确认无误后,他才小心翼翼地将文章誊抄到正式的答卷上。
县试一共考三天,第一天考经义——如果书背的扎实,基本上都不会考差。
第二天考诏、诰、表、判、论。这就需要学子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了。
第三天考时务策论。这就看得出一个学子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总得来说,三天的考试,考的十分全面。
如果不适合读书的人,县试是很难通过的。
这只是第一场考试。
第二场考试在十天之后,三天之后考第三场。
考完三场,林昭无事一身轻,带着小厮,在姑苏城里逛了逛,又去寒山寺上香,之后又去虎丘登山,只是虎丘的山太矮,实在没什么意思。
他想着,将来有机会,要往蜀中去一趟才好。
李太白有蜀道难,秦岭横断,不知是什么模样。
等他游历完姑苏,县试的结果也终于出来了。
毫无意外,林昭取了头名案首。
林家老宅上下的奴仆都高兴昏了。
林昭也由得他们高兴,放了不少鞭炮。不过他自己己经开始准备平江府的府试了。
县试不过是童生资格,取个头名,没什么意外。府试摘得头名,才是他最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