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街头巷尾却己渐渐热闹起来。苏瑶瑶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坐在小院的石桌前,摊开纸张,开始仔细梳理今日的计划。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专注的面庞上,映出她眼中的坚定与智慧。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苏瑶瑶深知,仅靠顾卿言一人在朝中周旋远远不够,她必须利用自己的方式,为顾卿言的大业添砖加瓦。回想起之前在宫中的种种经历,以及逃亡途中结识的各方人物,苏瑶瑶的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一个周密的计划。
首先,苏瑶瑶决定从京城的商界入手。她乔装打扮成一位富商的女儿,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独特的商业见解,成功结识了几位在京城颇具影响力的商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苏瑶瑶巧妙地将话题引到顾卿言身上。
“诸位可知,如今民间盛传的轩王顾卿言?”苏瑶瑶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一位胡须花白的商人放下茶杯,微微皱眉道:“自是有所耳闻,听闻这位轩王才华出众,心怀天下,只可惜……”他欲言又止,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苏瑶瑶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可惜什么?还望先生赐教。”她微微欠身,做出虚心求教的姿态。
商人长叹一声:“可惜如今宫廷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争斗不休,轩王即便有心,恐怕也难以施展抱负。”
苏瑶瑶轻轻摇头,微笑道:“先生此言差矣。小女子虽为女流之辈,但也听闻轩王暗中谋划,一心想要整顿朝纲,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只是他如今缺少助力,若能得到诸位商界豪杰的支持,必定如虎添翼。”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充满了说服力。
商人们面面相觑,似乎被苏瑶瑶的话打动。其中一位年轻的商人忍不住问道:“姑娘所言当真?我们如何能相信你?”
苏瑶瑶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放在桌上:“诸位请看,这是轩王赐予我的信物。我此次前来,便是受轩王之托,寻求诸位的帮助。轩王承诺,若能登基,必定会大力扶持商业,减免赋税,为诸位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玉佩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商人们的眼神中露出一丝动摇。经过一番商议,他们最终决定暗中资助顾卿言,为他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
解决了资金问题后,苏瑶瑶又将目光投向了京城的文人墨客。她深知,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于是,她以举办诗会为名,邀请了众多文人雅士齐聚一堂。
诗会当日,苏瑶瑶身着一袭淡雅的长裙,落落大方地站在台上:“今日承蒙各位赏光,小女子特备薄酒,与大家共赏诗词之美。不过,在吟诗之前,小女子有一事想与大家分享。”
众人纷纷好奇地看向她,苏瑶瑶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顾卿言的故事。她言辞恳切,将顾卿言的才华、抱负以及对百姓的关怀一一娓娓道来,听得众人频频点头。
“如此贤能之人,若能登上皇位,必定是我大梁之福啊!”一位老学究感慨道。
“不错,我们应当联名上书,支持轩王!”另一位年轻的书生激动地说道。
在苏瑶瑶的引导下,诗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众人纷纷表示愿意为顾卿言发声,在民间传播他的美名。
除此之外,苏瑶瑶还利用自己在宫中结识的人脉,与一些宫女太监取得联系。这些人虽然地位卑微,但却能掌握宫中的第一手消息。通过他们,苏瑶瑶及时了解到三皇子的一举一动,为顾卿言的应对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卿言,我己按照计划,与商界、文人以及宫中的眼线都取得了联系。”苏瑶瑶回到小院,兴奋地对顾卿言说道,“如今,我们的资金有了保障,舆论也开始偏向我们,相信用不了多久,你的大业便可成。”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顾卿言紧紧握住苏瑶瑶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瑶瑶,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你的智慧和勇气,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他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在向苏瑶瑶诉说着无尽的爱意。
苏瑶瑶微微脸红,轻轻靠在顾卿言的怀里:“我们是一体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所有困难。”她的声音轻柔,却充满了力量。
在苏瑶瑶的努力下,顾卿言的势力逐渐壮大,局势也开始朝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然而,他们都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