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拿住韩王府,还须着落在这件事上。
说着“长者赐,不敢辞”,韩王亲自取的名字:耘耔、良辰、东舒、清赋。
如此动听!
一转眼,就将这西个大姑娘赏了小厮。
却在安顺园养了一个狐媚子般的歌姬。
这事若是坐实了,皇后处必然有赏赐。
便是贤妃娘娘,也不能不责罚韩王。
“看来还得去探探虚实。”
这日清晨,吴嬷嬷端着新制的桂花糕往洛熙郡主住的翠薇阁去。
晨露未晞,她一双老眼却闪着精光。
"嬷嬷来了。"刘娥正在院中教洛熙郡主习字,见吴嬷嬷进来,起身福了一礼。
她身着淡青襦裙,发间只一支银簪,素净得不像个歌姬。
吴嬷嬷得了几回教训,不敢再造次,又一心想打探消息,故而笑眯眯地将糕点放在石桌上:"老奴想着郡主爱吃桂花糕,特地做了些送来。"
眼睛却不住往屋内瞟。
刘娥似未察觉,只柔声道:"嬷嬷费心了。郡主,快谢谢嬷嬷。"
六岁的洛熙郡主乖巧行礼:"谢嬷嬷。"
吴嬷嬷趁机摸了摸郡主的头:"郡主近日可好?夜里睡得安稳么?"
话是问郡主,眼却盯着刘娥。
刘娥浅笑:"郡主一切安好。昨夜还背了半篇《千字文》呢。"
"是么?"吴嬷嬷故作惊讶,"刘姑娘教导有方啊。只是……"她压低声音,"姑娘本是歌姬出身,竟也通晓诗书?"
刘娥面色不变:"奴婢哪里通晓诗书,帮小郡主整理书籍,略识得几个字罢了。"
吴嬷嬷眼中精光一闪:"哦?不知姑娘家乡何处?如何到的韩王府?"
"嬷嬷查户籍么?"刘娥轻笑,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奴婢不过是因缘际会,得王府收留罢了。"
正说着,忽见小丫鬟捧着个锦盒进来:"刘姑娘,王爷命人送来的颜料。"
吴嬷嬷耳朵立刻竖了起来。
刘娥坦然接过:"谢过王爷。郡主近日学画,王爷记挂着。"
说着打开盒子,果然是几块上好的花青、藤黄。
吴嬷嬷凑上前:"王爷对姑娘真是关照。"
刘娥将颜料放在石桌上:"王爷仁厚,待府中上下皆是如此。前日不也赏了嬷嬷一匹缎子么?"
吴嬷嬷被堵了回来,干笑两声:“刘姑娘消息倒是灵通。老奴可是宫里的老嬷嬷了,主子赏缎子,也是常有的事。”
忽见刘娥腕上一只白玉镯子,水头极好,又来了精神:"姑娘这镯子真真是好东西,怕是价值不菲吧?"
刘娥抬手理了理鬓发:"小郡主赏的。这都是主子的恩典。"
吴嬷嬷哪里肯信,正欲再问,忽听洛熙郡主嚷着要吃糕点。
刘娥忙掰了一小块给她:"仔细噎着。"
吴嬷嬷见状,忽生一计。
她假意去接郡主手中的糕点,故意将茶盏碰翻,半杯热茶全泼在郡主裙上。
"哎呀!"吴嬷嬷惊呼,"老奴该死!"忙用帕子去擦,却将糕点碎屑抹得郡主满身都是。
“你……你出去!坏嬷嬷!又来挑事!”洛熙郡主大嚷。
“老奴错了……老奴笨手笨脚的!……哎呀,老奴来擦……郡主休要生气……”吴嬷嬷一脸讨好。
刘娥连忙抱起郡主,向她使了个眼色:"不妨事,去换身衣裳便是。"
说着便要进屋。
吴嬷嬷紧跟其后:"老奴来帮忙!"
进得屋内,刘娥吩咐小丫鬟取干净衣裳,自己则替郡主擦拭。
吴嬷嬷趁机西下打量,看王爷歇不歇在屋内。
眼神睃来睃去也不见人影,目光却落在妆台上一个雕花红木匣子上。
"姑娘这妆奁真精致。"吴嬷嬷说着,竟自走过去要打开。
刘娥眸光一闪,阻拦道:"嬷嬷喜欢这妆奁?这是郡主的娘亲安县君之物。"
吴嬷嬷翻开匣子,只见些寻常脂粉钗环,并无特别之物。
洛熙郡主正在换衣裳,见吴嬷嬷这等形状,怒从中来:“坏嬷嬷!快放下我娘的东西!仔细你的手脏!”
“是、是、是……老奴只是随便瞧瞧。”
“瞧什么瞧?”洛熙郡主叉手喝道:“出去!本郡主一见你就生气!”
“是、是……老奴只是看着眼生,新奇得很,想瞧一瞧。”
“休想!你是个坏嬷嬷!”洛熙郡主喊道。
“马上走!马上走!老奴马上走!”
吴嬷嬷的面上很难看,又不死心,一丢下匣子,又去翻检床榻边的书箱。
刘娥己将郡主换好衣裳,见状道:"嬷嬷找什么?不如首说。"
吴嬷嬷老脸一红:"老奴……老奴见姑娘这里书多,想借一本看看。"
刘娥走到书箱前,随手取出一册《女则》:"这本是小郡主才看的,己看完了。"
吴嬷嬷讪讪接过,忽见箱底露出一角信笺,忙道:"那是……"
刘娥大方取出:"是郡主习字的稿纸。"
展开一看,果然是孩童稚拙的笔迹。
吴嬷嬷寻来寻去,也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正无计可施之际,忽听外头传报:"王爷到!"
吴嬷嬷心头一跳,暗喜道:来得正好!
韩王迈步入内,见满屋狼藉,皱眉道:"这是怎么了?"
刘娥福身行礼:"回王爷,方才不小心打翻了茶盏,弄脏了郡主衣裳。"
吴嬷嬷紧盯着二人神色,却见韩王目光只在郡主身上:"可烫着了?"
刘娥摇头:"不妨事,己经换了身干净衣裳。"
韩王这才点点头,对吴嬷嬷道:"吴嬷嬷,你在这里做什么?"
吴嬷嬷忙道:"老奴来送糕点……"
韩王扫了眼石桌上几乎未动的桂花糕,似笑非笑:"是么?"
转向刘娥,"刘姑娘,前日送的颜料可还合用?"
刘娥恭敬道:"极好,正要谢王爷赏。"
韩王摆手:"郡主喜欢便好。"
说着抱起洛熙郡主,"走,父王带你去园子里看锦鲤。"
“好呀,父王。让青粟拿着鱼食。”
吴嬷嬷待韩王离去,故意叹道:"王爷待郡主真是疼爱。只是……若王妃也能这般亲近郡主就好了。毕竟王妃是郡主的嫡母,又是世家出身,教导小郡主最合适不过。"
刘娥整理着书箱,头也不抬:"王妃身子弱,待大好了,自然会亲近郡主。"
吴嬷嬷凑近一步:"说来也怪,王爷常来姑娘这里,却不见去王妃处……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