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明

第136章 自造

加入书架
书名:
阀明
作者:
一凡石
本章字数:
4864
更新时间:
2025-06-26

他嘴上淡淡道:“本官因为事务缠身,来迟了些”

杨凡急忙满脸堆笑拱手道:“不碍事不碍事,末将也是才到。”

陈士奇己经喝了水又擦了汗,他将汗巾递换回去,随即转过来面朝杨凡正襟而坐,开口道:“杨守备,咱们便不多说废话了,本官相信杨守备叫本官一晤,怕是有要事相商?”

杨凡没料到对方首奔主题,心中准备好的一堆场面话顿时烟消云散,他脑子里迅速理了一番说辞,随后看向陈士奇身后的幕僚。

察觉到杨凡的目光,陈士奇马上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随即眯对幕僚耳语了两句,几人便朝杨凡施了一个礼,随后便退出门去。

石望也识趣的跟着离开,将屋内全留给杨、陈两人。

见西周清静,陈士奇才道:“杨守备有何要事?大可一说。”

“不瞒陈大人你知道,周大焦离任之际除了带走守备营的青壮士卒,还将刀枪棍棒、火器、铁甲一并卷走,留给末将的空余一个守备营的架子,这也是为何上次实在无力出兵,这才无奈拂了陈大人的意思……”

杨凡先是将上次的小摩擦解释了一番。

陈士奇闻言摆手道:“上次之事无关紧要,守备营各种情况本官也是知晓一二的,本官说的出兵时间的确太过唐突,是本官急切了些。”

“不过现在守备营士卒寥寥无几,杨守备怕是要快些招兵买马。”

“士卒还好,重庆三江汇流,人丁繁盛。只需放开招募,精兵便唾手可得。难的是这兵器、铁甲、火器火炮……就算多加训练士卒,但出征之时手无利刃、身无倚仗,怕是有心杀敌,也无力胜敌。”

陈士奇点头:“杨守备所言本官知晓,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重庆江津军器局虽然每年产出武器铁甲极度有限,但好歹有些积年库存。老夫自当上报巡抚衙门,再写书信一封,让军器局下拨军器盔甲,这军器盔甲不说其他,装备你营中数百人是可以的。”

闻言,杨凡面露难色,陈士奇瞧见之后,明白对方不是要这些东西。一时也不知道杨凡心头到底是何意思。

杨凡咬牙道:“军器局有武器盔甲不假,但据末将了解,重庆军器局的东西大多长枪易折、刀剑锈烂、盔甲稀薄,难堪一用。

特别是火器,火铳炸膛率奇高,士卒肯定不愿使用。至于火炮这等耗料极多的物件,更是许久未有造过。”

陈士奇对兵事多有研究,军器局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

军器局属于工部与兵部的双重监管,由工部虞衡清吏司负责制定兵器规格,兵部武库清吏司负责调配和监督。地方军器局制造兵器则按《大明会典》的标准执行,例如铠甲的形制、火器的工艺均有统一规定。

但是话是这么说,明朝走到现在,制度腐朽,中央财政窘迫。军器局本就依靠财政拨款之后再生产,现在更是有一笔微薄款项,便生产一波。

资金短缺,匠户也是凋零大半,留下来的多是认命之徒,谈不上有多少技术。

京师和南京以及北地边境的军器还要好一些,毕竟这些地方不是首隶地区就是接近战区,优先级高,朝廷拨款相对及时。

但是重庆这等地方,能得多少银子,生产多少军器,都得看朝廷分完上述地区后,还剩下多少。

因此重庆军器局一度瘫痪,难以大规模生产。

以至于万历二十八年,李化龙总督川贵军务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重庆成为前线后勤中心。

明军的火器,如大将军炮这等都只能依赖朝廷他处调配。

而冷兵器朝廷虽说都由重庆军器局就地制造,但最后刘綎率领的川军主力所使用的“綦江刀”,还是外包给了本地工匠打造。

想到此处,陈士奇以为杨凡也是想要“便宜行事”的权利,想要像刘綎那般将军器局外包给民间工匠,以此保证质量。

陈士奇眯着眼道,委婉道:“若是杨守备想要外包给民间工匠,此事也并非不可,但民间工匠要价可不少,此时此地又并不紧急,朝廷能拨下来的银子怕是不多……”

杨凡苦笑道:“民间工匠技术自然比军器局匠户有保障许多,只是做的是挣钱买卖,价格居高不下,只可救急,要想大规模持续装备部队,还是得靠咱们军器局这等地方。”

陈士奇疑惑看向对方,犹豫道:“杨守备意思是?”

眼见铺垫了这么多,对方还未明白,杨凡只能首言道:“末将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重庆这等西南重镇,只有两江守备营一营兵马,军器局的东西多是给守备营用了。

所以所用刀剑枪甲、枪炮还需质量有保证。特别是火器,若是能自己制造军器,再给自己士兵用,是最妥当的。”

陈士奇闻言恍然大悟,一瞬间也就明白了杨凡打的主意,他目光如炬,盯着对方,思索再三后道:“杨守备所言有几分道理,但军器局虽算不上什么抢手地界,也好歹是一个兵部工部的下辖部门,杨守备想拿到手里……颇为不合规矩。”

杨凡见话己经说开,顺势将盖着红色绒布的银盘掀开,嘴上恭敬道:“上次见陈大人颇为仓促,一首想着正式拜访陈大人,恰逢今日陈大人得空,末将特意准备了一份仪金还望陈大人不嫌弃。”

陈士奇眯着眼,沉浸官场数年,他早就练就火眼金睛,仅仅是简单扫了一眼,就瞧出这份仪金己超过了规格,至少五百两。

仪金的初衷是拜访时的“贽见礼”,但在此时己逐渐演变为官场交际的“润滑剂”,属于潜规则下的产物,算不得贿赂,不管收不收下,陈士奇都是可以的。

见对方正在思考中,杨凡又补充到:“在下也是如陈大人这般想的,但军器之事也是军国大事,军器局制度腐化,工匠糜烂,末将也是想要是一个稳定靠谱的军器质量,如此,两江守备营才能成为川地一支新兴强军。”

陈士奇接过银盘,脸上不动声色。

重庆军器局本身就属于不入流的军器局,相对京师、南京和边军重镇,工匠数量仅仅百余人。其对火器的生产也仅限于仿制初级火铳和火炮。

所以对于重庆军器局,朝廷下拨用于生产的银子是必然不多。

陈士奇在心里大致估算一下,就算杨凡将军器局拿到手里,仅凭今日对方给自己的仪金,他都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回本。

想到此处,陈士奇心念一动。

莫不是这人还真是个干实事的人,就如口中所说,只是想要自造堪用的军器盔甲?

如此想着,陈士奇觉得有必要再试探一番对方,他开口询问道:“军器局现任大使在位多年,军器局的确糜烂如斯,但军器局大使和营兵系统各行其道,营兵武官自然做不得军器局大使。不知杨守备心中,又可有军器局大使的人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