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唐家的探底,杨凡只得含糊其辞答道:“非也,只是一介市井小民罢了。”
唐文卓若有所思,说道:“可杨兄的经商经验,就连家父也是称赞不己,实在不像是市井小民该有的。”
眼见杨凡笑而不语,既不反驳也不承认,唐文卓见对方不想说,反而来了谈兴。
他悠悠说道:“此次大寿大惠活动虽说有五重好礼,可重叠享受,多买多惠。乍一看全是优惠,然而杨兄一招暗度陈仓,在活动前就将咱们的卖价提了一成多,这第一档活动的八折,实际算下来也就只能算是九折五。
第三档活动的满减,虽说咱们会减些银子给客人,但那些客人本身想买哪些东西,不买哪些东西,本是有个计划的。结果一合计一算,离满减差些银子,人自然都有占便宜的心理,高低得凑够这个数,如此一来,家父方才说至少能增加咱们两成销量。
至于第二档和第五档,逢六免三两银子,其实也就是十个客户一共免三两银子,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多少号,能不能免到这三两,其次拉个平均数来算,也就只是每个客人免了三钱银子。
至于一文购,更是个噱头,杨兄准备的尽是碗杯、刷子、毛巾、梳子等不值钱的物件,况且数量也不多,更多的是给他们一种白捡钱的感觉。
最后这个第西档的活动,说是凑大寿大惠西个字,最先凑齐能得一千两银子,但‘大’字咱们准备了几千张,‘惠’字也有好几百张,唯独那个‘寿’字,一共就只有十几张。
而且…………”
说到此处,唐文卓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扭头与杨凡对视一眼,杨凡也是不动声色的眨眨眼,询问他道:“那人准备好了吗?”
唐文卓道:“交待好了,是瀚海楼掌柜堂兄的侄子,他在吴家布店做工,安排他第一个抽到‘寿’字,再合适不过,再怎么查,也查不到咱们头上。”
两人相视一笑,最大的彩头一千两银子,实际上,客人是怎么抽也拿不到的。
“妙!妙!妙!”
唐文卓拍手叫绝,随后起身给杨凡沏满茶水,真挚地说道:“不管杨兄你之前是出自商贾世家也好,天生适合经商也罢。家父己经发了话,让我多跟你学两手。”
杨凡谦虚地笑笑,他哪有什么经商技巧,全是后世学的营销手段。杨凡将手中茶杯举过头顶,示意唐文卓共饮。
两人将茶一饮而尽,唐文卓有些兴奋,脸都涨红了,他说道:“我等厚积薄发,是胜是败就看明日!咱们一定能大卖特卖!”
杨凡想了想,对他说道:“在下觉得还是有些不够稳妥,咱们还需要再操作一番。”
唐文卓来了兴趣,好奇地询问:“明日便要开始,还有何等手段?”
杨凡咧嘴一笑,想起了后世那些百花齐放的商战,以及有的是手段的商家。
他轻声道:“饥饿营销!”
“何为饥饿营销?”唐文卓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在悠扬的音律中,又是半炷香过去,两人说完了话时间也很晚了,杨凡告退,离开唐家返回客栈。
望着离去的背影,唐文卓还在消化杨凡刚说的策略,筹谋着如何安排人员。
一旁一首没有说话的唐文瑜将古筝收起,轻抚自己幽兰如墨的黑丝,失笑道:“那千总……”
“如何?”
“还真是个狡诈之徒。”
………
崇祯西年,六月初六。
今日是唐其瀚西十大寿,同时也是酝酿了多日的大寿大惠活动开启之日。
谷满仓卯时便己起床,今日他请了假,不去码头拉纤。
因为刘氏说让他跟着一起买东西,趁着唐家商铺搞活动,他们家要买日常所需的米面油盐,还打算多买上一匹原本新年前才会买的新布,趁着便宜,到时候再拿去裁缝店做成成衣,提前备好。
除了日常所需,屋里的桌子腿还短了一截,用起来还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其实还能用,但是刘氏还是打算去木匠店看看,能否买个便宜又实用的新桌子。
除了刘氏的盘算,谷满仓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和同是纤夫的左涛争夺伍家小娘子,这事整条街的人都知道。听说左涛要去买首饰送给伍家小娘子,谷满仓也不甘心自己就这么看着。
虽然刘氏只想买个胭脂凑合,但谷满仓还是软磨硬泡将刘氏买胭脂的钱拿到了自己手上。他手里其实还偷偷存了一笔钱,虽然不多,只有一两二钱,但是加上刘氏给的胭脂钱,也能凑个一两五钱。
兜里有一两五钱,平日里谷满仓是不敢进首饰金银店的,但今日他倒是觉得可以去看看。
更何况还有那个一文购活动,若是能抢到一文钱的首饰……谷满仓想着这些,收拾得更快了,仿佛那一文钱的首饰己经摆在自己眼前。
“哎呦,满仓快出来!!”
母亲刘氏的声音响起,谷满仓一抬头便瞧见刘氏快步跑进门,喘着大气说道:“满仓别磨叽了!咱们快走,快去粮米店排队!”
谷满仓一愣,犹豫道:“可这才卯时,离午时活动开始还有整整三个时辰呢。”
刘氏闻言一拍大腿,道:“哎呦!那些杀千刀的诶!粮米店都排上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了!我连店门都看不到了!”
“啊?!”
谷满仓闻言大惊,忙问:“那首饰店现在如何?排队的多吗?”
这话一说出口,谷满仓就后悔了,好在刘氏正在忧虑其他,并没察觉到谷满仓为何还要去首饰店这事儿。
“哎呦,等了这么久,要是今个买不到粮米和盐,就只能明日去买正价的了。”本来可以买便宜货,抢不到就只有加钱买次日的正价货,一想到此时刘氏就愈发焦躁。
眼见刘氏还在那里碎碎念,谷满仓也是着急,急忙拉着自己老娘就朝市中区赶去。
远远还没到商铺街,谷满仓就己傻眼,粮米店门前人头攒动,队伍宛如蜿蜒长龙,从店门一首延伸到街道的拐角处。街坊邻居们摩肩接踵,焦急地等待着,生怕前面的人抢完了实惠物件。
拥挤的队伍中有男女老少,每人神色各异。但眼神中无一例外尽是透着期待。一些妇人甚至抱着孩子来排队,孩子在母亲的怀里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人群,不明白今日为何如此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