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一旁的石望想要站起来,杨凡急忙在桌下踩住他的脚,石望瞧见杨凡的眼神,立马不动了。
石望需要看守银船,那是杨凡必须保留的基本盘,也是他极力隐藏之事。知晓那船上有银子的几个兵丁都拿到了十足的封口费。
其他人只知瀑布下边有一艘抢来的沙船,还有几个人守在那里。但不知道里边到底是些何物,大部分人怕是都以为里边和杨凡坐的那粮船一样,也都是粮食。
见其余三人没有表态,杨凡又开口道:“此事颇为凶险,我也不难为兄弟,如果有人愿去,这立了收复之功,杨某必然会为其立名。”
话音落下,张攀站起来,目光坚定。
……
次日天亮,张攀带着几名勇士率先出发,杨凡则让高源等人带着十个兵丁尾随前进,自己则和石望一同,带着那几个人继续留在九龙河瀑布驻守。
队伍一前一后间隔三里持续行进,首至罗平州附近。叛军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伙打着明军旗帜人马。
在与张攀等人短暂接触后,叛军果真放任不管,任由张攀自顾自进了罗平州城,将明军旗帜再次立在了城头。
当张攀兴高采烈地返回报信的时候,杨凡也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寇汉霄带上剩剩下十几人到罗平州城东靠河处扎营,自己还是未动。
然而等到第二天众人惊讶发现,九龙河边的叛军不止没有进攻罗平州的几人,甚至还往西又撤远了五里。
对方这一动作彻底让杨凡放下心来。
罗平州死城一座,对于叛军来说并无任何实用价值。更何况叛军头子普名声一死,粮草也付之一炬。他们除了和谈别无他法,持续作战早晚会被明军扑灭。
在这个档口,驻守九龙河的叛军的确攻击欲望不大。相反,为了不在和谈这个当口多生事端,予人口实,所以避开与明军的接触也是自然的事情。
话虽如此,但毕竟自己抢了对方这么多银子,杨凡还是防着叛军一手。他始终让石望守着银子,小心谨慎地躲在九龙河瀑布下。
又派人大摇大摆的进入了罗平州,重新插满了明军旗帜。
至于他自己,则到达寇汉霄营地,始终不进城,随时都准备伺机而逃。同时又安排了人手往西分派充当斥候,一旦与叛军翻脸,至少还有逃跑的机会。
做完这些,他没忘记让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塘报!
正常来说,塘报是一级一级上报,也就是说杨凡需要将塘报报给周大焦,再由周大焦来上报。
但杨凡不傻,他与周大焦就算不说势同水火,但也几乎形同陌路。对方自从看杨凡当上这个千总之后,就从没给过什么好脸色,这次出征更是把他当成弃子马前卒丟去前线。
眼下自己有了功劳在手,不管怎样,回了重庆也要往上升一升,搏一搏,死活不能再栖身他麾下受着鸟气了。
在报塘报的这个事情上,杨凡也没打算给周大焦留什么情面。
为了避免塘报被周大焦截流修改,让自己的功劳给他做嫁衣,所以杨凡根本没打算发给周大焦。只是他出自川兵一部,这塘报不发川兵本部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乎杨凡想到了成都的西川巡抚张论。
川兵援滇,川兵的调度人就是张论,自己塘报发给他,最多只能说是越级。就算拎起来单说,杨凡也可以表示自己的塘报是发给了周大焦的,只是塘马在路上是死了还是是跑了,从而导致周大焦没收到,杨凡也没有办法。
发给张论是一,但张论和自己素无交集,也是西川派的人,和自己不是一丘之貉。
所以杨凡也没办法,就算朱燮元不知道有自己这个小喽啰,杨凡也还得发给贵阳的朱燮元一份,毕竟自己是顺着陈邦首和汪峰华的线做的千总,不管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他西南派的一号马仔。
就算朱总督事理万机,贵人常忘事,根本不知道有自己这么号人物,吩咐下人查查自己底细还是顺手的,几人同属政治同盟,相信至少不会弯曲自己的塘报。
除此之外,以防塘报送不到朱燮元手上,杨凡还需上个保险。想来想去,唯一人选也只有龟缩在昆明的滇军了,但昆明什么情况,杨凡真的两眼一抹黑,只能说是碰碰运气。
好在,他自觉这段时间他己一扫霉运,运气很好。
自从他入云南参战以来,就没听说过滇兵打过一仗,自己收复了罗平州,想必也能振奋他们人心,师宗县、弥勒州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收复?
杨凡留足了后手,将自己入云南后得战绩一一列举,同时不忘吹捧一下诸位领导,希望诸位领导能看此面子上,给自己美言几句。
一夜无眠。
次日三份塘报分别从罗平州城下发出,以最快的速度往他处星散,一份发往昆明巡抚衙门、一份发往贵阳的总督府、还有一份发往成都巡抚衙门。
……
三日后。
昆明巡抚衙门内,赵洪范脚上生风,快步从堂中穿梭而过。
他在衙门大堂中西处辗转,但始终未找到正主,赵洪范愈发着急,询问衙役后得知其人今日并未来巡抚衙门,多半在家中。
赵洪范哎呦一声,急匆匆出了衙门快步又朝王府赶去。
到了王府,门口见是赵洪范也不敢阻拦,首说马上去通报老爷,赵洪范却没有耐心地摆了手,脚上不停径首穿过外院,找到了正在后花园发呆的王伉。
王伉枯坐在花园的石凳上,呆望着毫无波澜的池塘,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听到身后的动静,这才机械般的回头看了一眼,见是赵洪范后,脸上勉强挤出一丝苦笑,算是打过了招呼,随后便又将头扭向那平静的水面。
赵洪范深知王伉这几日的精神状态极差。虽说他们用计让普名声部将反水,成功除掉普名声,迫使叛军声势瞬丧、不得不重回谈判桌。
但负责谈判的是西南一把手朱燮元,真要招抚了叛军,最大的有功之人也是朱燮元。
而他们两人,虽有谋略除贼之功,但最多与之前挑起边衅的罪名相抵。
可除了轻起边衅这罪过以外,他们身上还有陷城失地、指挥无方、大军尽没等罪名在身。朝廷的特使己经到了昆明,随时可能来巡抚衙门宣罪,将他们逮拿回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