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目光敏锐地转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疆域辽阔,从江淮平原绵延至江汉流域,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人口众多,军队规模庞大,一首以来都是秦国实现统一霸业道路上的强劲阻碍。
在秦国的咸阳宫,秦国的君臣们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地商讨着国家的下一步战略方向。秦王嬴政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臣子,率先开口道:“诸位爱卿,我大秦如今己在三晋之地取得诸多战果,然楚国势大,如芒在背,朕欲挥师南下,攻伐楚国,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丞相李斯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大王,楚国地域广袤,资源丰富,且其军队实力亦不容小觑。但我大秦兵强马壮,若能精心筹备,制定良策,定可破楚。此举若成,不仅能削弱楚国这一劲敌,更能为我大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将军王翦也拱手进言:“陛下,楚国虽强,但近年来内政混乱,君臣离心,此乃我大秦之良机也。若此时出兵,定能事半功倍。”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权衡,秦国朝堂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将战略目标转向楚国,期望能通过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一举削弱楚国的势力,为秦国的霸业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在众多将领之中,秦国军中威望极高的白起,被委以筹备攻楚的重任。白起接到命令后,深感责任重大,深知此次任务绝非易事,楚国绝非轻易可图。他没有丝毫懈怠,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之中。
白起深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他首先将精力集中在了对楚国情报的收集与分析上。他精心挑选并派遣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密探,乔装打扮后,秘密潜入楚国的各个角落。这些密探们深入楚国的城镇、乡村、军营,甚至是楚国的朝堂之上,详细刺探楚国的军事部署,包括楚军各个军营的位置、兵力配备、将领的指挥风格等;对楚国的地形地貌进行细致勘察,绘制出精准的地图,标注出山川河流、关隘要道、易守难攻之地以及适合军队行军和驻扎的地点;仔细打探楚国的粮草储备情况,了解其粮仓的分布位置、粮食的储量以及运输路线;同时,密切关注楚国的政治局势,包括楚王的决策倾向、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关系等诸多关键信息。
每一份密探送回的情报,白起都亲自审阅,他常常独自一人在营帐中,对着烛光,逐字逐句地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遇到重要的情报,他还会反复核实,确保情报的准确性。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者存在疑问的地方,他会立即召见相关的密探,详细询问情况,力求将楚国的真实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白起在秦国国内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军备物资。他亲自来到兵器库,仔细检查库中的各类武器。只见他手持一把长剑,用力挥舞了几下,感受着剑的重量和锋利程度,随后对身旁负责兵器制造的工匠说道:“这些兵器虽己打造,但仍需精益求精。刀要更锋利,枪要更坚韧,剑要更轻便且锋利耐用,戟要更具杀伤力。你们务必日夜赶工,对这些兵器进行打磨修缮,每一件都要达到最佳状态,绝不能在战场上出现任何差池。” 工匠们纷纷领命,日夜加班,炉火熊熊,火星西溅,整个兵器库一片忙碌的景象。
对于士兵们所穿的铠甲,白起同样严格把关。他拿起一件铠甲,仔细检查每一片甲叶的连接是否牢固,防护部位是否周全。他要求工匠们在保证铠甲防护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铠甲的重量,以提高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灵活性。“将士们在战场上生死相搏,铠甲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白起严肃地对工匠们说道。
在粮草征集方面,白起深知粮草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它关乎着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他与负责后勤的官员密切协作,根据预估的作战时长和军队规模,精心计算所需的粮草数量。他亲自深入到各个郡县,与地方官员一同商讨粮草的征收事宜。“粮草乃大军之根本,我们必须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征收、储备粮草,确保军队在长途征战中不会陷入粮草短缺的困境。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将影响整个战局。” 白起对地方官员们强调道。在他的严格督促下,秦国各地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指定的储备地点,堆积如山。
白起还将秦国众多经验丰富的将领召集在一起,在营帐中日夜研讨攻楚的作战计划。营帐内,气氛紧张而热烈,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营帐的墙壁上。白起摊开一幅幅详尽的楚国地图,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和标记。他指着地图,对将领们说道:“诸位将军,楚国地域广阔,我们必须制定出一个周全的作战计划,方能克敌制胜。大家先看看这楚国的山川地势,有哪些地方适合我们进军,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格外小心。”
将领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观察着地图,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将领提出从楚国的北部边境发起进攻,认为那里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大规模军队的行军和展开;有的将领则建议从楚国的西部边境突破,因为那里的楚军防御相对薄弱,且有几条重要的河流可以作为天然的补给线。
白起认真倾听着每一位将领的意见,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他们多次模拟不同的进攻路线和战场形势,假设在进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如楚军的顽强抵抗、突然袭击、后方补给线被切断等,并针对这些情况共同探讨应对策略。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权衡与论证,白起最终制定出了一份极为详细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涵盖了从军队的行军路线、进攻时机的选择,到各部队的具体任务分配,再到后勤补给线的保障等各个方面。在行军路线上,白起根据楚国的地形和楚军的防御部署,选择了一条既能避开楚军主力,又能迅速穿插到楚国腹地的路线;在进攻时机的选择上,他充分考虑了天气、季节等因素,计划在楚军防备相对松懈的时节发起突然袭击;在部队任务分配方面,他将秦军分为多个作战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有的负责正面进攻,有的负责迂回包抄,有的负责切断楚军的退路和补给线;在后勤补给线的保障上,他安排了专门的部队负责护送粮草和物资,确保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源源不断。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