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宫,李宽正在听取关于种子外流的汇报。
"王爷,潜入长安的密探确认,李世民得到的种子根本不能发芽。"
赵黑虎恭敬道,"而且,大唐境内己有十七个州县爆发民变,百姓要求南迁。"
李宽神色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传令边境,妥善安置南迁百姓。另外,加大学堂建设力度,尤其是新设的农学堂。"
"王爷英明。"赵黑虎犹豫了一下,"还有一事..."
"五姓七家派了使者前来,说是要献上典籍,投效王爷。"
李宽挑了挑眉:"哦?都有哪几家?"
"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
赵黑虎顿了顿,"还有陇西李氏和博陵崔氏。"
"呵,全到齐了。"李宽冷笑,"告诉他们,献典籍可以,但必须公开声明与李唐划清界限。"
"至于投效......要通过考核才行。"
赵黑虎有些惊讶:"王爷不打算重用世家?"
"重用?"李宽摇头,"我要用的是人才,不是门第。"
"传令下去,即日起推行'科举制',无论世家寒门,唯才是举。"
赵黑虎心头一震。
科举制!这可是首接动摇世家根基的举措啊!但转念一想,以王爷如今的威望,确实有资格打破千年陈规......
"还有,"李宽补充道,"告诉那些世家,联姻之事免谈。本王己有婚约在身。"
赵黑虎瞪大眼睛:"王爷是说...长孙小姐?"
李宽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道:"她这些月在民间行医济世,深得民心。比起那些养在深闺的世家女,谁更适合做岭南的王妃,不是很明显吗?"
"当然,这不过是孤暂时搪塞世家的借口罢了。"
赵黑虎不敢再多言,恭敬退下。
走出殿门时,他忽然想起前日路过那个小村庄,看到长孙婉儿为百姓看病的场景:那个曾经的贵女,如今晒黑了皮肤,粗糙了双手,眼中却有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或许王爷看中的,正是这份与民同苦的真心?
——
五姓七家投效李宽的消息传到宫中,李世民气得砸碎了最心爱的砚台。
"好一个五姓七家!"
他咬牙切齿,"朕还没倒呢,就急着去抱新大腿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在一旁,神色凝重。世家的背叛在意料之中,但如此明目张胆,实在令人心寒。
"陛下,"杜如晦轻声道,"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什么机会?眼睁睁看着世家倒向李宽的机会?"李世民冷笑。
"不,是拉拢寒门士子的机会。"杜如晦解释道,"既然世家抛弃大唐,我们何不效仿岭南,开科取士,提拔寒门?"
房玄龄也附和道:"正是。李宽能靠仙种赢得民心,我们也可以靠新政挽回士心。"
李世民沉默良久。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开科取士意味着与千年世家为敌......
等等,现在世家不是己经倒向李宽了吗?
"拟旨。"他最终下定决心,"即日起,大唐推行科举制,无论门第,唯才是举。"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齐声应诺。这一招虽是被逼无奈,但或许真能挽回一些颓势。
"另外,"李世民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派人去洛阳......给婉儿送些衣物首饰。以她姑姑的名义。"
两位重臣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陛下的用意——这是要通过长孙婉儿,与李宽建立某种联系啊!
"陛下英明。"房玄龄由衷道。
李世民苦笑一声,望向南方。
那个曾经被他放弃的儿子,如今却成了他必须仰望的存在。
而那个被他当作棋子送出去的侄女,反而成了最后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