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年间的汴京,晨钟暮鼓间回荡着粉饰太平的颂词,“丰亨豫大” 的谄谀之声充盈朝堂。蔡京等权臣以华美的奏章编织锦绣帷幕,将赵佶重重包裹在虚幻的盛世图景中。这位痴迷书画的帝王,在佞臣的阿谀奉承与权力的簇拥下,逐渐沉溺于极致奢华的宫廷生活,将治国安邦的重任抛诸九霄云外。
赵佶对宫廷建筑的痴迷己达走火入魔之境。他大笔一挥,诏令如雪片般飞至,汴京城内顿时响彻震耳欲聋的斧凿之声,万千工匠被强行征调,如同蝼蚁般日夜劳作。为获取建造宫殿的木料,官府派人深入崇山峻岭,砍伐千年巨木。这些巨木需经水路长途运输,每一根抵达京城都要耗费数月时间。运输途中,百姓被迫服沉重的劳役,为让木料顺利通行,不惜拆毁房屋、桥梁,所经之处一片狼藉,百姓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装饰宫殿的琉璃砖瓦,制作工艺极为严苛,需经七七西十九道工序精心烧制,稍有瑕疵,便会被无情丢弃,堆积如山的废弃砖瓦见证着惊人的浪费。
那举世闻名的艮岳,更是倾尽北宋国力的浩大工程。朝廷派出无数差役,踏遍江南的山山水水,只为寻觅稀世的奇花异石,通过臭名昭著的 “花石纲”,水陆兼程运往汴京。太湖石 “艮岳奇峰” 重达百吨,为运送此石,官府强征数千民夫,拆毁城门、桥梁,浩浩荡荡的运输队伍所过之处,百姓生活陷入极大的混乱与困苦之中。走进艮岳,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巧妙地依地势而建,飞檐斗拱间镶嵌着璀璨夺目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波光粼粼,湖畔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西季常开不败,从海外进贡的珍禽异兽穿梭其中,处处弥漫着奢华而奇异的气息,恍若梦幻般的蓬莱仙境。
饮食方面,赵佶的讲究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御膳房内,百名技艺精湛的庖厨每日天还未亮,便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忙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食材堆积如山,渤海的紫蟹、岭南的荔枝、西域的葡萄,还有不惜动用战船从海外运来的鲨鱼翅、燕窝等珍稀食材,源源不断地送入宫廷。一道 “蟹酿橙”,需精心挑选百只金爪蟹,小心翼翼地取出蟹黄蟹肉,再与橙肉及十余种珍贵食材巧妙搭配,经多道工序精心烹制;“东华鲊” 更是讲究,要用羊羔乳喂养的肥鹅,选取最为鲜美的胸脯肉,配以二十余种名贵香料,腌制数月方能制成。每一顿御膳,菜品琳琅满目,多达上百道,而赵佶往往只是浅尝几口,便将剩余的珍馐美馔随意丢弃,奢靡程度令人发指。
宫廷服饰的奢华更是登峰造极。御用织坊内,织女们日夜不停,用金线、银丝与珍贵的孔雀羽线交织,一针一线绣出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精美绝伦的图案。一件龙袍的制作,需百人耗时长达三年之久,其上缀满来自南海的圆润珍珠、西域的艳丽红宝石,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无与伦比的奢华。日常所用器具,非美玉雕琢,即黄金打造,一盏小小的茶盏,都要镶嵌数十颗宝石,在烛光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奢华得令人咋舌。
然而,在赵佶纸醉金迷、极尽奢华的宫廷生活背后,却是百姓无尽的沉重苦难。为满足帝王永无止境的私欲,各种苛捐杂税如狂风暴雨般纷至沓来,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民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者随处可见,卖儿鬻女的悲惨景象比比皆是,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北宋国库也因这无度的挥霍日渐空虚,曾经强盛一时的王朝,在奢靡之风的侵蚀下,如同风雨中的大厦,摇摇欲坠,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致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