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第14章 痴迷道教神霄派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作者:
苦丁茶2024
本章字数:
3020
更新时间:
2025-06-09

北宋政和三年仲春,御街柳色新裁,赵佶的鎏金龙辇碾过朱雀门前的青石板。车辇行至宣德楼下,他忽然掀开明黄锦帘,目光死死锁住街角新立的青石经幢 —— 那上面镌刻着神霄派秘传的《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护命经》,经文在阳光下泛着神秘的幽光。帝王苍白的手指无意识着腰间的九节玉如意,眸中狂热渐起,仿佛窥见了天庭玄秘。这位以书画冠绝天下的帝王,正悄然步入一场长达二十年的道教迷局。

赵佶的崇道之路早有端倪。自少年时起,他便常流连于王府后花园的炼丹房,看方士们用丹炉炼制五色烟霞。登基后,他将秘府中珍藏的《道藏》典籍尽数搬进书房,连批阅奏章时,案头都摆着《道德经》注疏。当神霄派首领王文卿带着 “雷法可御敌护国” 的理论叩开宫门,赵佶如获至宝。某次早朝后,他屏退左右,在龙椅上反复着王文卿进献的雷部令牌,喃喃自语:“朕既掌九霄雷霆,何愁西海不靖?”

这场由帝王掀起的崇道狂潮,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席卷全国。汴京的神霄玉清万寿宫堪称人间仙境,整座道观占地百亩,宫墙以琉璃砖砌就,在阳光下流转着七彩光晕。宫内主殿 “通明殿” 高达三十丈,殿顶的金铸仙鹤昂首向天,据说每到子夜便能听见仙鹤振翅之声。更奢靡的是杭州分宫,工匠们从太湖采来千吨奇石,堆砌成 “蓬莱三岛” 景观,其中一块名为 “神霄峰” 的巨石,单是运输就耗费白银十万两,沿途百姓被迫拆房让路,哭声震天。

赵佶的道教生活己完全渗透进宫廷日常。他命人绘制《瑞鹤图》悬挂于寝殿,声称那是神霄帝君驾临时的吉兆;每日清晨,他都要在 “迎真阁” 焚香三柱,与天师张继先隔空 “神交”。某次冬至大醮,帝王亲自披戴九霞冠,在坛前跪拜时不慎摔裂了价值连城的白玉圭,他却大笑道:“此乃天道示警,朕当更虔诚侍奉仙真!” 为培养道教人才,他设立 “道官阶品”,将道士分为二十六等,待遇远超朝廷命官,引得无数投机者削发入道。

林灵素的出现,彻底点燃了赵佶的狂热。这位来自温州的江湖术士,初入宫时便上演惊人一幕:他指着赵佶身后若隐若现的光晕,突然伏地痛哭:“五百年前,臣在神霄府侍奉帝君,今日终得再见天颜!” 说罢从袖中取出一幅旧画,画中帝君模样竟与赵佶分毫不差。赵佶惊为天人,当即赐他 “金门羽客” 之号。此后,林灵素在宫中大摆 “神霄雷法会”,他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吾奉神霄真王令,疾!” 刹那间,天雷劈碎殿前铜鼎,青烟中隐约浮现出 “帝君万岁” 字样 —— 这其实是其弟子预先在鼎内放置火药的把戏,却让赵佶深信不疑。

在林灵素蛊惑下,朝堂沦为道教闹剧的舞台。他奏请设立 “道学博士”,要求官员们每日研习道经,否则不得升迁;更荒唐的是,他将七十二名道士封为 “殿前侍卫”,这些人穿着道袍佩着宝剑,在朝堂上与大臣们争权夺利。某次军事会议上,赵佶竟命林灵素用 “请神术” 预测战局,结果金兵绕道偷袭的军情被当作 “妖魔作祟”,延误了战机。最激进时,赵佶下诏将佛祖改称 “大觉金仙”,菩萨称 “仙人大士”,无数古刹被改作道观,僧尼被迫还俗,佛门弟子悲愤交加,街头巷尾流传着 “佛道颠倒,国将不国” 的民谣。

这场疯狂的崇道运动终于结出恶果。宣和七年冬,大雪封城,汴京粮仓见底,而神霄宫的炼丹炉仍日夜不息。金兵南下的战报如雪片般飞来时,赵佶正与林灵素在宫中演练 “呼风唤雨术”。当金军铁蹄踏破汴梁城门,这位曾自诩 “神霄帝君” 的帝王,只能蜷缩在马车里,看着路边冻死的百姓与坍塌的道观,两行清泪滴在道袍的云纹上。在北国五国城的囚室中,他颤抖着铺开残纸,写下绝笔词:“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窗外寒风呼啸,吹得墙角那本残破的《神霄宝诰》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一个王朝的荒诞与悲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