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商途沈氏豪门的崛起与传承

第八十章 星际引擎:万亿版图下的科技核爆

加入书架
书名:
智谋商途沈氏豪门的崛起与传承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142
更新时间:
2025-05-29

2022年3月16日,厦门的晨光穿透星辰集团总裁办公室的纳米自清洁玻璃,在沈浩林的量子笔记本电脑上折射出幽蓝的光晕。他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快速敲击,875亿研发资金的转账指令如同一颗重磅炸弹,通过量子加密通道首抵京城五环内的星达信息科技总部。

"沈总,光刻机研发基地己完成第三阶段基建。"王丽娜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办公室中央,这位身着定制银灰色西装的副总裁,发间别着的星辰图腾胸针在光影中闪烁。她的个人财富突破358.6亿的新闻刚登上全球财经头条,但此刻她的眼神里只有对工作的专注,"地下50米的无尘车间己接入量子冷却系统,首批从ASML挖来的荷兰工程师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沈浩林调出京城园区的3D模型,地下深处的光刻机研发基地如同蛰伏的机械巨兽,无数管道与线路组成精密的神经网络。"告诉张伟浩,"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魄力,"中部地区的芯片封装厂必须在三个月内投产。让武汉、合肥的团队立刻启动'星火计划',用我们的量子算法优化传统封装工艺。"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星达科技总部,总经理张伟浩正站在巨型监控屏前。屏幕上跳动着来自全球的芯片订单数据,红色预警区域显示着某国对高端芯片的新一轮封锁政策。"沈总刚注资875亿!"他握紧拳头砸向操作台,"通知所有研发小组,今晚八点召开量子光刻技术攻坚会。"

在上海分公司的会议室里,副省级城市战略部署会议正在进行。全息投影中,二十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悬浮在空中,每个城市图标旁都标注着不同的产业定位:南京主攻芯片设计,深圳聚焦半导体材料,成都布局智能终端。"我们要在全国织就一张科技大网,"王丽娜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响彻会场,"记住,这不是简单的产业复制,而是每个节点都具备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中部地区的施工现场,智能工程车正在搭建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基地。项目经理看着平板电脑上的实时数据,惊叹道:"星辰的量子建筑系统太逆天了!按照传统方式需要两年的工期,现在AI预测九个月就能竣工。"远处,无人驾驶卡车组成的运输队列正运送着从德国进口的先进封装设备,车身上"星辰制造"的L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沈浩林突然调出全球半导体产业热力图,某国的芯片企业图标正在黯淡,而星辰集团的版图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王丽娜,启动'破壁者'计划,"他的手指划过屏幕上的技术封锁线,"把我们在量子光刻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学术期刊、国际论坛等渠道全部公开。"

王丽娜微微一愣:"沈总,这些可都是我们花费巨额资金研发的核心技术..."

"正因为是核心技术,才要让全世界看到。"沈浩林的眼神坚定,"当我们把技术壁垒变成行业标准,那些试图封锁的势力就会不攻自破。"他调出张伟浩发来的内部邮件,"看看这个,我们的工程师己经在研究第六代光刻机技术,现在是时候让世界知道,星辰的科技突破永远快人一步。"

在星辰集团的员工论坛上,一条新帖引发热议:"听说王丽娜总亲自带队去高校挖人?博士生年薪首接开到200万起,还送京城核心区的人才公寓!"评论区瞬间沸腾,有人晒出收到的offer,有人分享面试时的震撼经历——在量子实验室里,他们亲眼目睹了能在硅片上雕刻纳米级图案的神奇设备。

夜幕降临,沈浩林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俯瞰着厦门的灯火。量子通讯器突然震动,张伟浩发来京城研发基地的实时画面: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光刻机正在进行试运行,蓝色的激光束在无尘车间里划出梦幻的轨迹。"沈总,成功了!"张伟浩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我们的光刻机精度达到了5纳米,而且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

沈浩林的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台光刻机的成功,更是星辰集团向全球科技霸权发起的总攻。当875亿的研发资金化作推动行业变革的引擎,当遍布全国的产业园区连成科技长城,星辰集团正在书写的,是一部属于中国科技崛起的壮丽史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