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35章 归而逋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4262
更新时间:
2025-07-06

魏进的声势,如同被鼓风机吹旺的炉火,越烧越旺,几乎要将整个学校都吞噬。他不仅得到了部分校领导的默许,甚至一些年轻教师也开始追随他,将他的“教育革命”视为新时代的潮流,是通往进步的康庄大道。一时间,学校里“停课炼钢”、“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口号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证明自己的革命热情和忠诚。校园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狂热,每个人都像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漩涡,身不由己。

黄建国深知,在这样的狂热面前,任何言语上的争辩都是苍白无力的。他曾试图在教研会上提出自己的担忧,用教育的规律、学生的未来去劝说,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魏进激昂的言辞和多数人的附和声淹没。那些曾经与他并肩的同事,此刻也眼神闪烁,或沉默不语,或随声附和。他明白,在当前的环境下,自己无法在言语上战胜魏进,更无法改变这股席卷而来的洪流。这并非他怯懦,而是对时势的清醒判断。他知道,有些“讼”,是不能正面去“克”的,因为对手并非寻求真理,而是追求声势和权力。

这便是《易经·讼卦》九二爻辞所言:“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其意为:当无法在争讼中取胜时,最好的选择是退守,回到自己的本位,避开纷争。这样做,即使周围环境动荡,自己所守护的“邑人”(这里指学生)也能免受灾祸。黄建国深谙此道。他选择“不克讼”,并非放弃,而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他要守护的,不是一时的口舌之利,而是学生们的未来,是教育的根本。

于是,黄建国选择了彻底回避锋芒。他不再参与那些无休止的争论,也不再对魏进的激进做法发表任何不同意见。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班级,埋头于教学工作。他关起门来,为自己班上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确保他们能够扎扎实实地学习。他像一个老农,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田地,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

他的教室,就像一个不受外界风雨影响的“桃花源”。当其他班级的学生被拉去炼钢、挖土方,或是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革命活动”时,黄建国的学生们依然坐在教室里,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地听他讲解历史的脉络,演算数学的奥秘,背诵诗词的韵律。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教育的净土,守护着孩子们眼中那份纯粹的求知欲。他相信,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在未来走得更远,而不是被一时的狂热所裹挟。他反复强调:“知识是根基,没有根基,再高的楼阁也会坍塌。学习,是为自己,为国家,不是为了一时的口号。”

这种“归而逋”的策略,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更高明的“斗争”。黄建国知道,真正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他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学生,为这个国家的未来,保留下最宝贵的火种。他深信,只要这些火种不灭,总有一天,它们会燎原,会照亮前行的道路。他所守护的“邑人三百户”,不仅仅是他的学生,更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

在埋头教学的同时,黄建国也开始暗中观察魏进。他发现,魏进虽然表面上激进,对“教育革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他对学校的档案室、教师的家庭背景、甚至一些老教师的过往经历,都表现出了不正常的兴趣。他会借着“了解情况”的名义,频繁出入档案室,翻阅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他甚至会主动与一些老教师攀谈,旁敲侧击地打听他们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以及他们对时局的看法。这些行为,对于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其反常的。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其关注点应该在学生和教学上,而不是这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背景资料”。

魏进的这些行为,与他激进的表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与黄建国对“潜伏者”的认知不谋而合。他开始在脑海中,将魏进与自己所掌握的那些零星线索进行比对。他想起了当年自己被审查时,那些调查人员对个人档案的执着,对社会关系的追问。魏进的眼神,魏进的提问方式,都带着一种异乎寻常的“专业”气息,那是一种只有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才会具备的敏锐和目的性。

黄建国的心中,警钟长鸣。他意识到,魏进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激进的年轻干部,他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目的,甚至可能与他所守护的秘密有着某种联系。他开始在心中勾勒出一幅模糊的图景:一个看似普通的学校,一场看似普通的“教育革命”,却可能是一张巨大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而魏进,就是这个节点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夜深人静时,万籁俱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黄建国会在书房里,拿出那本《易经》手稿。他翻到“讼”卦的篇章,在空白处,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详细记录下对魏进的观察和分析。他写下了魏进的言行举止,他所关注的异常信息,以及他对魏进身份的推测。他甚至将魏进在动员会上脱口而出的“穿插分割”西个字,用特殊的符号标注出来,作为一份重要的情报记录下来。他知道,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或许会成为揭露真相、保护国家的重要线索。他必须将它们妥善保存,并以最隐秘的方式进行加密,以防落入不轨之手。

这场没有硝烟的“争讼”,远未结束。它己经从教育理念的冲突,悄然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身份甄别和暗流涌动。黄建国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守护教育的净土,更要守护那个深藏的秘密,因为他所守护的,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命脉。而他,必须保持清醒,时刻警惕,以“归而逋”的智慧,等待着下一次出击的时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