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第16章 海上贸易的危机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作者:
苦丁茶2024
本章字数:
3284
更新时间:
2025-05-28

隆庆开关后的大明海疆,曾是千帆竞发的繁华盛景。福建月港码头整日人声鼎沸,晨光熹微时,搬运工的号子便己响彻云霄,满载丝绸、瓷器与茶叶的福船,在晨雾中升起五彩斑斓的帆布,沿着季风航道驶向吕宋、马六甲,甚至远达印度洋。泉州港的番商市集里,葡萄牙商人用银圆兑换精美的青花瓷,阿拉伯商队的骆驼驮着香料穿行在青石巷陌,异国商人的吆喝声、算盘的噼啪声与海浪的拍岸声交织成曲。港口内商船穿梭如织,货物堆积如山,码头上每日吞吐的货物价值万两白银,一派欣欣向荣的海上贸易繁荣景象。

然而,天启年间的朝局剧变,却如一场汹涌的海啸,彻底颠覆了这片海上乐土。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将黑手伸向了利润丰厚的海上贸易。他在泉州、漳州等重要港口设立 “皇庄税监”,以皇帝名义横征暴敛。商船出海需缴纳 “启航税”,归港要交 “落地税”,就连停靠码头装卸货物,也要被课以 “停泊税”。据《闽南税政录》记载,一艘中等规模的商船,单次出海赋税竟达船货总值的三成。更有甚者,魏忠贤的党羽们在海上化身海盗,打着 “缉私” 旗号,公然劫掠往来商船。浙首总督衙门的卷宗里,记录着数十起 “税监船队” 在舟山群岛附近截杀商船的血案。那些满载货物的商船,在夜幕掩护下被税监船队包围,船员们被绳索捆绑着投入海中,船舱内的货物被洗劫一空,遇难船工的妻儿在岸边哭号,却无人为他们主持公道。更令人发指的是,有的税监还将商船拖至隐蔽海湾,强迫船工拆卸船只,将珍贵的造船木料据为己有。

重税与劫掠如同沉重的枷锁,让海上贸易陷入了停滞。曾经热闹非凡的港口变得冷冷清清,商船桅杆上的风帆日渐残破,无人修补;船坞里的新船建造计划纷纷搁浅,工匠们被迫另寻生计。月港的船老大们围坐在茶寮里,望着空荡的港湾叹息:“从前月港十日进万金,如今三月不见一艘商船出港。” 许多世代以海为生的商人,不得不卖掉船只,转行谋生。一些船主为了躲避赋税,冒险将商船改造成渔船,却仍难逃税监的盘查,被发现后不仅货物被没收,还要面临巨额罚款。海上贸易量急剧下降,曾经繁华的海上商路渐渐沉寂,只剩下零星的小船在近海艰难航行。

外部势力也嗅到了明朝海防的空虚。盘踞在日本九州岛的倭寇余孽,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狼狈为奸,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海盗舰队。他们乘着季风,在浙江、福建沿海如幽灵般出没。崇祯元年五月,倭寇突袭台州府,烧杀抢掠三昼夜,将整座县城化为焦土。倭寇所到之处,房屋被焚毁,百姓被屠戮,妇女儿童的哭喊声回荡在街巷之间。荷兰舰队则凭借坚船利炮,封锁了厦门湾,强行征收 “过路费”,公然挑战明朝的海上主权。他们在海湾入口处架起炮台,凡过往船只,必须缴纳高昂费用才能通行,否则便会遭到炮击。沿海百姓被迫逃入深山,在山洞里躲避战火,缺衣少食,疾病蔓延,许多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他们望着被焚毁的家园,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朝廷的救援上。

面对危局,魏忠贤却将奏报海防危机的奏章束之高阁。他在私宅中举办奢华的宴会,与党羽们把酒言欢,醉心于金银财宝的堆砌。宅邸内,歌舞升平,珍馐美馔摆满宴席,魏忠贤戴着镶嵌宝石的冠冕,把玩着从商船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对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视而不见。而明熹宗朱由校,这位痴迷木工的皇帝,正沉浸在自己的木匠世界里。他亲手设计的 “折叠床” 和 “喷泉亭” 巧夺天工,却对奏疏上 “倭患日炽”“海贸凋敝” 的紧急军情充耳不闻。当浙江巡抚冒死请求增兵海防时,朱由校正专注地雕刻着一座微缩宫殿,木屑纷飞中,他头也不抬地挥了挥手:“知道了,你们自行处置吧。” 此后,各地官员的求援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却都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就这样,在阉党专权与帝王怠政的双重打击下,大明海疆的危机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曾经的海上强国,在内外交困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这也成为了明朝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为后来的历史变迁埋下了伏笔。沿海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艰难求生,明朝的海防体系摇摇欲坠,曾经繁荣的海上贸易难以再现往日荣光,整个国家在风雨飘摇中走向末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