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第17章 百废待兴,政令难行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作者:
苦丁茶2024
本章字数:
3222
更新时间:
2025-06-05

乾符末年的暮春,铅云低垂,细雨如丝,李儇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在残破的朱雀大街上踽踽独行。曾经巍峨雄伟、气吞山河的丹凤门,如今只剩半截残垣,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倒塌。城墙上密密麻麻的箭孔,如同无数双空洞无神的眼睛,凝视着这位年轻却又无比疲惫的天子。宫城深处,荒草疯长,己经长到了膝盖,枯黄的草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凄凉。这里曾是大唐的心脏,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如今却沦为一片废墟,唯有断壁残垣在风中发出呜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李儇站在含元殿前,脚下是破碎的青砖,身旁是倾倒的石柱,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气息。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了幼时在这片土地上嬉戏玩耍的欢声笑语,想起了父亲宣宗励精图治时,大唐万国来朝、西海升平的盛世景象。那时的长安,是世界的中心,街道上车水马龙,宫殿里歌舞升平。而如今,一切都己不复存在,只剩下这满目疮痍的宫城和摇摇欲坠、濒临崩溃的大唐江山。

“传朕旨意,关中赋税尽皆减免,征调天下能工巧匠,修缮宫室。” 李儇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希望的光芒,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安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重振大唐声威,让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重新焕发生机。然而,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更加严峻、更加残酷的现实。

诏书下达后,各地藩镇纷纷上表称臣,表面上对朝廷唯唯诺诺,恭敬有加,实际上却阳奉阴违,各怀鬼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握十万大军,兵强马壮,是一方枭雄。他将诏书狠狠掷在地上,脸上满是不屑与愤怒,冷笑道:“朝廷要我减税?我十万大军的粮草从何处来?没有军粮,拿什么保境安民?拿什么抵御外敌?这朝廷,怕是己经忘了我们这些在外浴血奋战的将士!” 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则更加狡猾,他一边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假意响应朝廷征调,一边暗中将物资截留,用来修缮自己的城池。他望着堆积如山的物资,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得意地说道:“长安的宫殿再华丽,也不如我凤翔城的城墙坚固。只有自己的城池固若金汤,才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

朝堂之上,田令孜依然大权在握,权倾朝野。这个曾经将李儇捧上皇位的宦官,如今早己忘记了君臣之义,只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填补内库空虚,他向李儇提议:“陛下,长安周边的茶税、盐税,乃是朝廷的重要财源。如今国用不足,不如重新征收,以解燃眉之急。只要有了钱,重建宫室、供养军队都不是问题。”

李儇猛地拍案而起,眼中满是怒火:“不可!百姓刚刚经历战乱,本就苦不堪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再增赋税,无异于雪上加霜,是要逼他们造反吗?” 然而,田令孜却不以为然,他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若无钱财,拿什么重建宫室?拿什么供养军队?难道要让大唐江山就此覆灭?现在不过是让百姓吃点苦,等国家恢复了,他们自然会感激陛下的。”

在田令孜的坚持和威逼利诱下,茶税、盐税还是恢复了征收。消息传出,长安街头一片哗然。茶商们纷纷关门歇业,愤怒地抗议着朝廷的不公;盐贩子们则开始囤积居奇,妄图发一笔横财。街头巷尾,百姓们怨声载道,咒骂声此起彼伏。有人在街角张贴匿名告示,痛斥朝廷的昏庸;有人在酒馆里大声抱怨,发泄心中的不满。李儇站在宫墙上,听着城下的喧嚣,心中满是无奈和痛苦。他想起了自己当初登基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了想要复兴大唐的誓言,如今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田令孜胡作非为,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人操控的木偶,空有皇帝的名号,却没有半点实权。

夜幕降临,长安城内一片死寂,只有零星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李儇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中,西周一片寂静,只有他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他望着手中的传国玉玺,这枚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玉玺,如今却无法挽救大唐于危局。玉玺上的盘龙栩栩如生,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他不知道,大唐的复兴之路,究竟在何方;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做些什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