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果恭得知淮南归正人纷纷欲反宋自立后,立即与何龙、何虎潜行至淮南的楚州,与归正人各路首领会面。
楚州乃荡灭军暂驻之地,唐果恭对归正人豪杰道:“欲控制淮南,必先得到荡灭军之拥戴,我打算劝荡灭军诸军官跟随我起事!”
归正人谭确说道:“唐将军,万一荡灭军诸将不愿起事,你怎么办?”
唐果恭笑道:“诸君能听命于我,夺取扬州,则不愁他们不从!”
谭确又问:“我辈己决定跟随将军,万死不辞!”
唐果恭说道:“荡灭军两名统制何充、魏助,以及十名都指挥使家属全部暂住于扬州,故我欲先取扬州,如此不愁荡灭军不归顺我!”
谭确拱手道:“唐将军明见万里,我辈远不及也!”
宋嘉定元年(1208年)六月初一,归正人豪杰大约三万人装扮成诸色人等,混入扬州城内。
唐果恭则来到扬州城外,亲自指挥豪杰行动。唐果恭曾住过扬州,清楚荡灭军家属一般集中居住于城东坊间。
由于扬州地处在长江边,距离淮河尚远,虽然制置使司驻所,不过城内只有一万厢军守卫。
两淮制置使赵淳当日发现城内一时涌入大量外乡人,不禁起了疑心。杨州知州萧涉道:“听闻史相公有意驱逐归正人出境,导致归正人一首心怀怨恨,今日扬州突然涌入大量归正人,恐怕不怀好意,不如命杨州兵马钤辖冯清溪率领厢军将归正人赶出城!”
赵淳认为萧涉所言有理,打算明日再命冯清溪去办。
夜晚三更,扬州各处突然火光冲天,三万豪杰同时发难。谭确率领五百精壮杀入扬州制置使司,将赵淳、萧涉一起活捉了。
至于冯清溪,正在妓院留宿,惊闻喊杀声,屁滚尿流从床头爬起,出门后召集少数亲卫,准备赶到扬州东校场,号召厢军平乱。
可一切都太迟,何龙、何虎己率领归正人冲入东校场,冯清溪尚欲组织抵抗,但厢军平时干杂役,何来勇气与豪杰战斗?略作抵抗,抱头鼠窜,冯清溪也被何龙砍死。
厢军蛇无头不行,全部溃散,扬州遂落入唐果恭手里,当然还包括荡灭军军官家属。
唐果恭在扬州打出唐字旗号,号召归正人加入自己,不到十日,兵力集结到十万以上。
唐果恭遣使至楚州,游说统制何充、魏助归顺自己,并说:“尔等家属无恙,唐将军己代为照料。”
何充、魏助当然明白唐果恭用意,而且两人早不满朝廷迫害唐果恭,如今既然家属己经被唐果恭掌握,于是表示愿意归顺。
代替唐果恭出任荡灭军都统制的毕再遇听闻荡灭军竟然叛宋,非常震惊。虽然毕再遇对朝廷迫害唐果恭一向表示愤慨,但他不希望唐果恭举兵反宋。
当日,何充往见毕再遇,劝道:“朝廷向金人屈膝,忍心抛弃中原,毕将军何故还对朝廷如此愚忠?不如随我辈一起归顺唐将军,唐将军所向披靡,一定能成大业。”
魏助也插口道:“唐将军生有异相,而且三十岁即建节,大宋太祖能陈桥黄袍加身,为何唐将军不能?”
毕再遇怒不可遏,喝道:“你们休得出此无君无父之言,我大宋一向仁德及民,尔等岂能妄生痴念,我宁死不会屈膝听命于唐果恭!”
何充见无法说服毕再遇,于是遣使至扬州告诉唐果恭。
唐果恭命使者告诉何充,让其接任荡灭军都统制之位。
六月十一日,唐果恭留下严竑率领三万豪杰镇守扬州,自己率领十万大军离开扬州,向盱眙进逼。
盱眙县乃韩炜所统领武锋军镇守,唐果恭率领十万大军杀到,韩炜听闻后,怕得要死,遣使至唐果恭营帐中,请求唐果恭退兵。
使者道:“韩将军一向与唐大帅无仇无怨,何必引军前来?”
唐果恭笑道:“本帅要控制整个淮南,必须将两淮大军收入麾下,韩炜若然识趣,就应该出城迎接我军,否则别怪我不讲同袍之情!”
使者入城,将唐果恭之言告知韩炜。韩炜大惊,自知不是百战百胜的唐果恭对手,不过无论如何不愿投降。于是派遣多名使者,一方面飞报临安府,一方面去淮西禁军各处驻地,如庐州(今合肥)、和州(今和县)、濠州等地,请求派兵救援。
驻濠州之淮西破锋军都统制汤浑得到使者求援后,立即点齐西万大军,出发救援。属下统制董奎道:“未得枢密院宣命(注一),岂能擅自发兵?“汤浑骂道:“危急之际,应该便宜行事,若朝廷怪责,本将军一力承担!”
破锋军前身是毕再遇统领过的武定选锋军,萧北之战后,武定选锋军仅存残部三千多人,宋朝以此为基础重建至西万人,改名破锋军。由于大部分是新招募之士卒,所以战斗经验非常缺乏。
自六月十二日开始,唐果恭十万大军日夜围攻盱眙。盱眙守军叫平寇军,也是重建部队,战斗力不强。不过对于韩炜来说,幸运的是唐果恭率领之豪杰军也没有多少战斗经验,人数虽然多,不过连攻数日不能破城。
六月十九日,汤浑率领西万大军至盱眙西郊。唐果恭留下西万人,命谭确继续指挥围攻盱眙。自领六万大军对付汤浑。
唐果恭骑马查看地形,见盱眙以西的官道边有一大片森林,适合埋伏。不过考虑到汤浑曾跟随过自己,熟悉自己的打法,要引诱他进入埋伏圈,需要用计谋。
唐果恭先派小队士兵日夜进行骚扰,试图引诱汤浑出营,汤浑坚决不出。统制董奎问道:“救兵如救火,盱眙危在旦夕,汤将军为何不出战?”
汤浑说道:“唐果恭好打伏击,我辈不要上当,唐果恭现在己经分兵,盱眙则不能速拔,只要我军坚守不出,等朝廷大军西集,自然就是唐果恭死期!”董奎拜服。
唐果恭召何龙、何虎,吩咐道:“尔两人领兵三万,绕出汤浑之后,趁庐州空虚,前往奔袭。沿途尽量招募归正人豪杰,壮大声威!”何龙、何虎得令,率兵绕道西进。
何龙、何虎沿途果然不断招募归正人,到庐州城下时兵力竟至十万。庐州知州邓玉昆大惊,自忖城内只有厢军五千,深知敌不过归正人大军,于是立即派使者至汤浑处求救。
汤浑无法,命董奎率领二万大军回庐州救援。
唐果恭侦骑发现后,回报唐果恭。唐果恭派使者至汤浑中军帐,请求明日决战,汤浑告诉使者,同意明日决战。
唐果恭使者走后,属下将军不解,问汤浑道:“为何先前将军主张不出战,现在却答应决战?”
汤浑笑道:“用兵须因应形势而变。唐果恭兵多粮少,利在速战,如今见我军分兵,唐果恭一定想趁机发动进攻,我军兵少,恐怕无力抵抗。所以我打算今晚偷袭,杀唐果恭一个措手不及,故骗来使说明日决战,让其不设防备而己。”诸将都拜服汤浑之计谋。
到夜晚,汤浑二万大军人衔枚,马勒口,在月色照映下,向唐果恭大营进兵。当汤浑大军进至森林地带时,忽然官道两面火把齐举,箭雨从两面射来,汤浑大呼:“中计,退兵!”
可惜太迟了,唐果恭大军横截冲杀,把汤浑军冲得七零八落,激战一个时辰,宋军死伤惨重,全军溃散。汤浑率领亲卫数百人杀出重围,逃去和州。
唐果恭战胜后,将宋军俘虏拉到盱眙城下,韩炜看到后,心胆俱裂,守城士卒也士气全无。唐果恭军趁势发起进攻,豪杰呐喊登上城楼,遂得攻入盱眙,生擒了韩炜。
注一:《宋史·职官志》载:“凡发兵,必待枢密院宣命。”